从主要农产品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看山东蔬菜跨越技术壁垒
日光温室:济宁农高区建立的日光温室成为新技术、新品种的示范基地
“鲁菜”:曾浸透了泪水的“第一”
作为传统菜系之一的鲁菜,今日绝没有川菜那样声名显赫。但作为山东蔬菜产业的“鲁菜”,称雄国内外市场却是无与争锋的事实。在中国两个最大的城市北京和上海,“鲁菜”均占据了30%左右的市场份额。日本、韩国、美国、俄罗斯等100多个国家的超市货架上,“鲁菜”以中国菜的名义享有盛誉。无论是种植面积、总产量还是市场流通量、出口量,“鲁菜”都是响当当的“第一”。去年,包括蔬菜在内的山东农产品出口83亿美元,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
然而,这个头号增收产业的起点却浸透了“泪水”。
1992年以前,山东还是个550万亩的“小菜园”,但却屡屡发生“卖难”。1986年,寿光数万亩大白菜烂在了地里。1987年5月27日,苍山县成千上万愤怒的农民开着拖拉机、推着小推车涌进县政府大院,把卖不出去的蒜苔倒成了一座山。这就是震惊全国的“苍山蒜苔事件”。
那一年,苍山县的蒜苔面积不过只有2.5万亩。
农民眼中泪,政府心中山。它逼迫山东各级政府和农民走上建市场、打市场之路。1997年,山东瓜菜产量超过粮食产量,1999年瓜菜产值又超过粮食产值,由此奠定种植业第一的地位。到2001年,山东蔬菜面积2775万亩,总产量7556万吨,总产值611亿元,用1/5左右的耕地创造了近1/2的产值。
2002年中国入世,山东蔬菜迎来新的市场考验,这就是技术壁垒。
如果说,冲破市场的门槛打通了“鲁菜”走向全国的渠道,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则为“鲁菜”跨越技术壁垒,走向世界起到了助推和“支撑”作用。依托国家、省和市三级星火计划,山东省通过政府引导,引入市场机制,组织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服务主体,以成果转化和技术扩散、标准化研究与应用、示范基地建设、科技培训、信息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创建适应发展现代农业道路需要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壁垒”:只有适应,没有突破
“世界大蒜看中国,中国大蒜看金乡”这是横悬在京沪高速公路山东段的一则广告。3月15日上午,济宁市星火办主任刘灏带领我们驱车赶往金乡。
金乡真不愧为是“中国大蒜之乡”!进入金乡,田野里绿油油的蒜苗一望无垠,到处充满着勃勃生机,全县80万亩耕地就有53.7万亩种了大蒜。县城里长达10余公里、经营场所达50多万平方米的国际大蒜商贸城,全县有200多家大蒜深加工企业和1000余座恒温库,年加工能力30万吨、冷藏能力达80万吨。金乡县科技局局长宋成栋告诉记者,眼前不是大蒜销售季节,否则这里早已是热闹非凡了。
然而,就在这热闹的背后,隐藏着国际市场的风云变幻。就在入世当年,有20多个国家对我国大蒜提出特殊检疫要求,韩国要求增加检测50多种农药,日本的检测项目由11项增加到52项,欧盟国家普遍要求检测45项。这一年,几乎所有进口国都提高了大蒜的准入标准。日本政府分别在2002年8月、2003年2月和2004年4月,派团到山东蔬菜产地进行“药残”检查。
“这些‘壁垒’,只能适应,不能突破。”在金乡县最大的出口大蒜加工基地的车间里,宏昌国菜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侯钦军淡淡地说。他的手里,是工人刚刚加工好的出口日本大蒜。塑料网兜,三头一装,除了白净、个大,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但在日文标签上,却清楚地标明“种植者”、“监督者”和“贩卖者”。
技术壁垒就只有依靠技术进步来跨越。在这个6600平方米的加工场地里,年加工精致小包装6800吨,精致大包装2万吨。这些大蒜除供应中国市场外,要远销日本、东南亚、加拿大、澳大利亚、中东、美国、欧盟、巴西等国家和地区,年出口达2万多吨。侯钦军告诉记者,为适应国际市场的技术要求,大蒜生产已经从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向有机蔬菜发展。目前公司经营着1.6万亩有机大蒜的种植基地。去年底,山东省科技厅已经批准这家公司和山东农业大学联合建设山东省大蒜工程技术中心。
围绕大蒜种植和加工,金乡县通过“星火计划”把实用技术送到千家万户蒜农手里。他们先后实施5个国家级、10多个省市级星火项目,正在实施的国家级星火项目“大蒜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将在3年内发展科技示范户、20家示范企业,助推金乡大蒜越过一道道技术壁垒。
硅谷:请到这里来观光
夕阳的余辉,涂抹在绿色环绕下的玻璃建筑,银灰的三层技术中心,流线型花卉批发市场,红顶白墙的日光温室,一派怡人风光。
我们从日(照)菏(泽)高速公路兖州出口处驶下,就到达济宁市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在管委会副主任王玉婷的引领下,我们领略了这座现代化农业示范园的风采。
一排排建设别致的日光温室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日光温室里西红柿枝繁叶茂,果实累累;长势旺盛的豆角秧正顺藤而上。管理工作人员笑着告诉记者:“这可不是一般的豆角,是引进的最新品种,营养价值高,在市场上一斤卖三元多。示范园在对名优稀特蔬菜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及技术推广上没少下工夫,已引进蔬菜新品种50余种,试种成功并向农民推广新品种30多种。在占地2000平方米的无土栽培示范中心,记者看到了示范园的大胆创新,这里引进了中国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结合以色列滴灌系统,采用平面栽培与立体栽培相结合,实现了墙上种菜和柱上种菜。据说这是建设生态餐厅和发展现代农业观光的好模式。
智能温室、鲜切花中心、工厂化育苗中心,一处处让人目不暇接,去年吸引了近10万人次到这里参观,现代农业科技的“星火”也由此撒播开来。这个由政府、外资、民营企业等多元化投资方式建设的示范园,规划面积5000多亩,目前已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400余个,农业新技术100多项,与20多个科研机构30多名国内外专家建立了合作关系。
作为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全国农业科普示范基地,他们在农村开展“十大技术,百优品种”进村富民活动,联系农户1万多户,指导周边十一个县市区建成了日光温室5000多个,辐射蔬菜、果树、花卉、绿化种苗等4万多亩,发展养殖户5000余户,增加经济效益3亿多元,有力地推动了区域内农业向品种优良化、产品优质化、结构合理化、布局规模化的发展。
示范园还不断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对高档花卉、工厂化育苗等技术进行了研究,取得的成果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他们实施的济宁市番茄专家大院建设项目被列入国家级农村科技服务体系,《螺旋藻深加工技术研究》、《番茄新品种杰旺德等的引进与产业化开发》、《国外番茄新品种工厂化育苗及设施栽培优质高产技术开发》等被列为国家和省级星火计划项目。在这里,人们不仅看到了优美的风景,还享受到美味的科技大餐。
是的,“星火”科技不仅解决了量大面广的蔬菜技术问题,还在新品种、新模式上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推动力。
济宁:山东“星火”一面旗
大蒜,“硅谷”,还只是济宁市“星火”科技的两个侧影。在邹城,国家级星火科技项目“食用菌栽培及加工技术推广”带动全市550个村建成菇棚7300多个,培养种菇专业户5100户,菇农去年人均增收1780元。在兖州,因实施国家和省市星火计划,创办仅6年的兖州绿原肉鸭,去年加工肉鸭近2000万只,辐射兖州和周边4个县市,企业和养鸭农民收入3亿多元。
2002年以来,济宁市列入国家星火计划项目连续三年在山东省保持第一名,2004年项目数量再创新高,达到19项目,占全省的1/6。济宁市44个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总投入15.9亿元,新增产值48.4亿元,利税9.7亿元,创汇2亿美元。星火计划覆盖了全市12个县市区85%%以上的乡镇,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总量的增加和生产方式的转变,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科技工作在农村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和谐社会的一条有效途径。
济宁蔬菜只是山东省蔬菜主产业的一部分。目前,山东省已经形成了潍坊、泰安、临沂等蔬菜的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现代化农业雏形。确保了连续5年全国第一。来源:科技日报
市场加盟 | 友情链接 | 会员助手 | 目合作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诚聘英才 | 数据中心 |
北京华灼新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 话:15330255192 010-58435192 传 真:010-60557291 Email:service@nac88.com 客服QQ:771084867 网站免费咨询电话 010-58435192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当代名筑87号 邮编:100028 Copyright© 中国农副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651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