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跨越计划”6年创近20亿元
本报讯 “济南17”、“鲁研”、“科炬”、“丰缘”……这些用优质小麦加工成的面食品牌如今也能跨洋越海。看到眼前的事实,山东一位农民觉得这像是在做梦。“以前粉得掉渣的小麦,只是关起门来自己吃;现在是打开国门外国人争着要。”小麦专家何中虎认为这种“跨越”真让国人长志气。
用“跨越”一词命名的“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果真出手不凡。山东的4000万亩小麦开镰收割之际,农业部科技司司长张凤桐6月2日在济南优质专用小麦现场上宣布,中国的“农业科技跨越计划”,实现了优质小麦出口“零”的突破。一大批优质小麦品种相继出口到东南亚和非洲等国,不仅提升了小麦的品质,还改变了中国小麦的国际形象。
农业部、财政部设立的“农业科技跨越计划”实施6年来,形成和提升品牌17个。熟化小麦领域核心技术22项,集成配套技术59项,累计推广应用1.5亿亩。跨越计划小麦项目,给实施区的农民带来了增产、优质、节本的好处。使小麦单产提高10—15%。平均每亩增产50—80公斤,每亩增效100元左右。获得直接经济效益19.7亿元,辐射带动的总效益有99亿元。
张凤桐介绍,跨越计划以优良小麦品种试验示范为先导,集聚了研发领域的优秀人才和先进成果,形成了较为成熟的高产栽培模式化生产技术体系。目前,我国优质专用小麦播种面积去年已占小麦播种面积的43.9%,跨越计划先后支持的14个优质专用小麦项目,形成技术规程和标准44项,项目投入产出比达1∶16,而种子、化肥、灌溉等环节的成本降低约30%。
跨越计划项目实施,探索建立了“研究单位—生产基地—中介组织—加工企业”的开发模式,带动了全国“订单农业”和优质小麦产业化的发展,实现了农民、政府、科研单位和粮食企业“多赢”局面。
不少企业把创建优质面粉和加工食品品牌放在首位,形成育、繁、推一体化,科、工、贸一条龙的优质小麦产业发展链,提高了小麦产业化的总体水平。优质小麦品牌,改变了品种多、乱、杂现象,有效地提高了品种纯度。
农业科技跨越计划正引领小麦技术体系走向成熟。项目区以小麦精量半精量播种、垄作高效节水、平衡施肥和氮肥后移、全生育期保优防病“四大技术”为核心,形成了较为成熟的高产栽培模式化生产技术体系。完善良种繁育技术体系,加速了示范区小麦品种的更新换代。为促进自主知识创新的品牌更好发展,农业部着重抓好小麦科技源头创新,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立并完善具有实质意义的全国小麦育种协作网。同时,开展“超级小麦”联合攻关,培育产量潜力具有重大突破、产量水平实现跨越性提高的小麦优质新品种和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