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3个多月的调研、考察、讨论和专家论证,云南省政协日前正式向省委、省人大、省政府有关领导和部门提交了《关于“粮油和保健食品”安全问题的调研报告》。
据有关人员介绍,这份凝聚了多位专家及委员的智慧和心血的调研报告,源于省级八个民主党派及省工商联在省政协九届三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让老百姓吃上“放心粮油和保健食品”建议》的提案,这是省级八个民主党派及省工商联在省政协九届一次、二次全会上提出放心菜、放心肉基础上提出的第三个食品放心工程系列提案,引起了省政协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列为重点督办提案。省政协从今年4月份开始调研,杨崇汇主席、陈勋儒、罗黎辉副主席亲自率领提案单位和承办单位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9个厅局负责同志,深入有关市、县、区、乡镇及多个生产、加工、销售现场调研,同时请曲靖、玉溪、丽江市和大理州政协组织当地省政协委员和本级政协委员调研,并通过座谈、讨论、专家咨询,形成了《关于“粮油和保健食品”安全问题的调研报告》。
据了解,该报告分析调研过程中发现的6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加强云南省的粮油和保健食品安全工作提出了6个方面的意见。
问题:监督管理执法权分散
粮油及保健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多,未明确谁是食品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部门,谁应负起全责,管理体制不顺,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交叉重复的同时又易出现管理真空。调研组在凉亭粮油批发市场了解到,凉亭是云南省最大的粮油转运站,是凉亭粮食批发交易市场所属的专用卸货点,大部分粮油产品在该站卸货,国家有关税费征收和安全监管也依托该转运站实施,但由于和铁路部门协调不够,近年来有近三分之二省外调进粮油没有进入该转运站卸货,而在附近随意装卸,造成产品质量监管难及税费流失。
保健食品的注册审批、生产、销售和广告的监督管理分别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工商行政管理等多个部门进行,易形成多头管理或管理缺位。
建议:切实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
各级均应有食品安全协调机构,统一负责粮油和保健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切实抓好食品安全这一系统工程,在粮油及保健食品安全的各个环节建立起领导监管体系。要结合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危害严重的突出问题,因地制宜地明确工作目标,确定工作重点,逐级落实任务,要特别强化对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监督检查,重点抓好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批发零售和消费等环节。
问题:检测检验设备闲置与不足
省级相关部门都有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检测检验设备,但未能全部有效运转发挥作用,而基层又缺乏与工作要求相适应的检测设备,检测检验资源分散是监管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根据监管执法规定,要判断某种产品质量为不合格,必须有相应资质检验单位的检验报告,方能实施处罚。但目前州市县两级均不具备检测资质和设备。执法人员发现不合格产品,必须将样品送昆明检验,送检样品十天半月才有结果,既耽误了执法时间,又影响了执法时效。有的由于监测经费不足,只好在监督检查中少抽样或不抽样,影响对质量的有效监控。
产地环境监控亟待加强,但基层设备配置不足,影响监控工作开展。如丽江市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已具备资格,开展了土壤中铬(六价)、氰化物、粮食、蔬菜、水果中农药残留测定工作,由于缺乏设备购置经费,监测项目受限,处于有人无设备的状态,严重制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开展。
建议:从整合检测资源入手,提高监管效率
目前农业、质监、卫生、粮食、工商等系统都拥有食品安全检测检验设备,但有些设备闲置,有些指标又没有机构可以检测。建议省统筹研究,尽快提出检测资源整合方案,整合检测资源,建立统一的食品检测检验机构,配备完善的检测检验设备,培养专业检验队伍,统一负责各监督部门的检测检验,为执法提供依据,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率。
问题:生产加工营销企业规模小、质量标准滞后
据有关资料显示,2003年至2004年8月,已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1206个保健食品,云南仅有15个,占全国的1.24%,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列19 位。至今云南省尚无合格的《保健食品功能评价》检验机构。
调研组在曲靖调研时了解到,曲靖市现有各类食品生产加工企业511户,其中有卫生许可证的434户,占84.9%,取得工商营业执照的398户,占77.9%,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20户,占3.9%。证照不全和无证照生产加工销售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多数为米线、面条、糕点等群众大量消费的食品加工点,为前店后厂式家庭企业。农村及城郊结合部还存在大量粮油食品加工小作坊,既不具备生产合格产品的工艺、设备、技术、管理和卫生等基本条件,更不具备产品质量检验能力,是假劣食品窝点和食品安全隐患。
建议:从扶持食品工业入手,加快食品工业发展
云南省农产品资源、保健品资源丰富,食品工业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发展食品产业,不仅可使云南省丰富的生物资源得以利用,增进人类健康,而且可促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有力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是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重要举措。要建立企业诚信体系,在发展中解决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要注重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行业自律、弘扬诚信经营的作用,建议筹备成立“云南省保健食品协会”。在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环节扶持集团性、规模化生产和经营,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鼓励和扶持名特优产品生产,严格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强化生产条件审查,严格生产标准和产品出厂检验,关闭和取缔不具备食品安全生产条件的加工企业。大力扶持地方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水平。建议将食品工业发展纳入 “十一五”规划,推动食品加工业上规模上档次。推进产学研结合,构建食品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大对食品研发经费投入,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才及信息的优势,鼓励支持云南省医药企业参加保健食品研发,提升保健食品科技含量,保护云南省自主开发产品的知识产权,努力形成具有比较优势和自身特色的食品加工产业链,促进云南省食品工业的跨越式发展。
问题:假冒伪劣保健食品问题突出
目前云南省市场上销售的保健食品省外进入的占90%以上,这些产品主要从广丰食品批发市场流向各地城乡市场。假冒伪劣保健食品市场由城市转向农村,问题十分严重。调研组在广丰食品批发市场了解到,不同生产企业的产品,使用同一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同一生产企业生产的不同品种,重复使用同一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的现象十分突出。
建议:加强食品安全制度建设
加强对粮油食品、保健食品生产加工、销售安全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要以法律为依据,加大执法力度。加强食品安全法制建设,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相关法规、标准和检验监测体系,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和信息化建设。把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在食品安全管理体制上大胆创新,进一步理顺食品安全管理体制,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精神,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建立完善粮油和保健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切实落实监管责任,加大监管力度。
要继续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建立统一规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加大产地环境保护力度,建议昆明市可率先对全市范围内的农田环境质量进行普查,指导安全农产品的生产。要全面落实市场巡查制度,严格实行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强化食品安全标识和包装管理,坚决堵塞食品流通领域的监管漏洞。各级政府应增加投入,确保粮油和保健食品监管部门工作条件,改善监管水平和执法能力不断提高。省级财政也应加大对食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和执法硬件条件的投入,安排资金开展重点食品的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
问题:虚假违法广告充斥报刊电视
调研组在昆明市工商局了解到,今年2月17日-21日,对云南省4份报纸监测的219条广告,违法广告203条,违法率为92.69%,其中保健食品占8.87%,药品广告占16.26%,医疗广告占74.88%。
由于违法主体具有特殊性,广告监督管理中又存在审查认定标准、处罚幅度未完全统一、监管手段落后等问题。加之媒体、广告经营企业轻社会效益,重自身发展,轻社会责任,法制观念不强,致使大量违法广告频频出现在省内各种报刊和电视上,屡禁不止,误导消费,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有的商家以社区健康知识讲座为名,尤其针对老年消费者,大肆宣传推销假冒伪劣保健食品牟取暴利。
建议:严厉打击虚假违法行为
针对虚假广告、无序竞争不仅误导了消费,也影响了正常的行业秩序,建议加大广告整治力度,严格媒体广告管理,研究建立虚假违法广告责任追究制,有效遏制虚假违法广告。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开展专项整治。应尽快制定云南省特有的米线、饵块、卷粉的地方标准,以便监管中执行。对违法生产、加工、销售质量不安全粮油食品和保健食品的企业,要在媒体上公开曝光。建议昆明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制定食品安全中长期规划,明确各个时段的工作目标和具体政策措施,为全省食品放心工程做出表率。要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维护新闻媒体公信度的高度,认识规范保健食品广告的重要意义,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保健食品广告监管,严厉打击以虚假违法广告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欺诈行为。
问题:消费者缺乏相关知识和正确的消费理念
一些消费者对放心食品和保健食品的概念模糊,把保健食品的特定保健功能与药品效能混为一堂,不少消费者不了解QS(食品质量安全)认证。对如何鉴别安全粮油及保健食品,如何科学、合理的选择保健食品缺乏了解,是假冒伪劣保健食品和违法广告仍有市场的重要原因。粮油及保健食品安全宣传力度不够
市场加盟 | 友情链接 | 会员助手 | 目合作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诚聘英才 | 数据中心 |
北京华灼新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 话:15330255192 010-58435192 传 真:010-60557291 Email:service@nac88.com 客服QQ:771084867 网站免费咨询电话 010-58435192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当代名筑87号 邮编:100028 Copyright© 中国农副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651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