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麦莎”影响,苏州本地出产的叶类蔬菜、水产普遍减量,记者从苏州市多家农贸市场了解到,市民菜篮子里常装的青菜、鸡毛菜、丝瓜等,市场售价悉数“飘红”;水产因供货紧张,价格也在走俏。而主要来自浙江的豇豆、毛豆,价格也是一路攀升。
“叶菜”涨得最“凶”
苏州市南环桥副食品批发市场的监测数据显示,这两天市场的交易量从每天1400多吨,下降到1300多吨;8日的蔬菜价格比6日普涨20%左右,其中六七个主要品种的价格更是翻了一倍以上,叶类蔬菜涨幅明显。本地出产的青菜、韭菜、鸡毛菜,每斤批发价在6日还是0.4元、0.6元、0.7元左右,8日则分别“跳”到了1.4元、1元、1.5元,涨了1倍左右;而主要来自浙江的豇豆、小毛豆,价格也是“踩高跷”,每斤批发价从6日的0.6元、0.4元,涨到1.2元和0.6元。
不少批发蔬菜的老板分析涨价原因时认为,台风来时风大、雨大,蔬菜经不起这么折腾,“风吹倒、大雨泡”后加上“高温晒”,能存活下来的蔬菜当然更金贵些;另外,台风也使不少蔬菜“卖相”变差,挑选出来的就更“物以稀为贵”了。
水产老板难为“无米之炊”
南环桥水产批发市场的谈老板最近两天都在外地进货,昨日上午10时半,他的摊位上只有空着的大水箱。“台风那两天,太湖里的鱼根本没办法下去捕,而大风天气鱼塘里的鱼网上来时风险也很大,所以大家只能干等着。”伙计小陈说,“以前一天能卖5000多斤,现在一斤也没得卖,像我们这样的,市场里还有好几家。”据他估计,现在他们市场上的供应量只有台风来之前的2/3左右。
不少摊主乐观估计,随着台风走远,本地太湖、鱼塘的水产又能正常供应市场;加上外地水产相对便宜,纷纷进入苏州市场,水产价格应该会下降。“不过,降价幅度不会太大,因为天气热,鱼虾容易死。”另外,像鲈鱼等经济类水产,因为需要加冰块运输、保存,所以成本也会增加不少。
蔬菜水产仍有涨价风险
“‘出暑出暑、处处要水’,当然使菜农的种植难度增加;另外,8月14日还有‘末伏’。”南环桥市场有关负责人分析,“直到9月7日‘白露’天气才会真正凉快,因此这段时间内,尤其是叶类蔬菜波动幅度会比较大。”
业内人士预测,今年苏州立秋晚,“夜立秋、热吼吼”,所以苏州地区近期可能会是高温天气,而这对蔬菜、水产生产都是不利的;另外,“麦莎”出安徽后往东北拐,影响山东、安徽、苏北等地,并给当地带来过量的雨水,而这些地方是我市主要蔬菜货源地,也是水产品的重要来源地。这样的话,即使苏州市场上供应量变正常,总量也会减少,因此它们的价格还是有可能会“翘尾巴”。
信息来源:中国农业网
市场加盟 | 友情链接 | 会员助手 | 目合作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诚聘英才 | 数据中心 |
北京华灼新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 话:15330255192 010-58435192 传 真:010-60557291 Email:service@nac88.com 客服QQ:771084867 网站免费咨询电话 010-58435192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当代名筑87号 邮编:100028 Copyright© 中国农副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651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