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里首次完整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和谐社会”和“三农”问题逐渐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词。在农民工心里,究竟什么样的社会才是和谐的社会?近日,记者走访了在沙区务工的一些农民工,听听他们的理解。
“和谐就是大家都和和气气的,农村人、城里人,没有歧视,大家互相之间是平等的吧。”一听记者问起对和谐社会的理解,在土湾当装修工的杨德云张口就来了这一句话。杨德云的工作很辛苦了,给人装修,一天到晚都在忙,一个月下来挣的钱却不多。他说,“其实我觉得,吃不饱饭、被人瞧不起就是不和谐,以后钱赚得多了,我们也过城里人的日子那就和谐了。”杨德云说话的时候一直都是笑眯眯的,应该是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吧。
“和谐社会,首先要平等啊,地位上的平等,经济上也要平等。”来城里当电工的罗成林师傅对于“和谐社会”也有着自己的理解,“经济上平等了才是真正的和谐社会。”罗师傅讲,“我知道,世界上总会有穷人和富人,但是如果一些人整天大鱼大肉,而另一些人甚至连饭都吃不饱,那么他们怎么和谐?”他又说,“还有就是那些难听的字眼,什么“傻农民”之类的要全部听不见了才能和谐起来。”
“我们农民工遇到困难有地方说话,有人帮我们说话,不被人欺负,就是和谐。”来沙坪坝开理发店5年有余的谭雅元也道出了他心目中的和谐社会。“一开始我来城里摆个理发的小摊,那时常常被城管的追来追去,以后农民工兄弟们做生意要是不再被赶来赶去,社会就和谐了。”来城里打工的农民工不少靠摆摊卖烧烤、擦皮鞋、买报纸等为生,一个多年的“猫捉老鼠”的尴尬游戏引发我们政府对于城市管理的思考。
作家张贤亮在今年“两会”期间对“和谐社会”做出了妙趣横生的解释,他认为“和”右边是口,就是人人有饭吃;“谐”左边是言,就是人人都可以说话,这样的解释恰恰符合了农民工的心境。农民工来自农村,又身在城市,目睹着城市的生活方式,却很难融入其中。这样尴尬的身份,使他们对和谐社会最为企盼,勤劳淳朴的他们也最容易满足。在他们眼中,和谐甚至与什么经济、政治、文化都无关,什么时候他们能够享受和城市人相同的待遇,不再有那么大的贫富、城乡差别,就是和谐社会了。(记者左茜)
信息来源:新闻中心
市场加盟 | 友情链接 | 会员助手 | 目合作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诚聘英才 | 数据中心 |
北京华灼新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 话:15330255192 010-58435192 传 真:010-60557291 Email:service@nac88.com 客服QQ:771084867 网站免费咨询电话 010-58435192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当代名筑87号 邮编:100028 Copyright© 中国农副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651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