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服务中心 · 中国农副网首页
新闻资讯 国内国外公司动态
实用技术 运输保鲜肥料营养
价格分析 行情 预测 基地商情
农业科技 农资 农机 新优品种
农业经济 进出口贸易 致富之路
农业专题 健康与饮食 专家讲坛
农业展会展会新闻
政策法规法律资讯

您所在的位置: 农副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外资讯 > 正文

   

中央一号文件力挺新农村建设
http://news.nac88.com/  2009/2/22   来源:厦门日报  点击:75    我要评论(0)

  新华社昨受权全文播发 这是2004年以来中国连续第三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共32条,分8部分,约12000字。)

  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三、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

  五、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

  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健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障;

  七、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

  八、切实加强领导,动员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据新华社北京2月21日电 新华社21日受权全文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十一五”时期,必须抓住机遇,加快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这是2004年以来中国连续第三个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显示了中国领导人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

  《意见》指出,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意见》指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当前,要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建设现代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

  《意见》强调,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

  解读1 “ 四管齐下”助农民增收

  以往“三农”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多是着眼于某个领域,如粮食生产、农民增收等,以此为抓手寻求突破。在此基础上,今年的一号文件则从推进新农村建设入手,强化对“三农”领域全方位支持,更是以人为本地从乡风村容、社会文化事业以及民主管理等方面“多管齐下”,全面求解。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将通过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稳定完善加强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以及加强扶贫开发工作,“四管齐下”解决增收难题。

  农业部部长杜青林不久前表示,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8%,是1997年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但同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难度较大:稳定粮价的难度加大,一些主要农产品价格呈下降态势,影响农民收入。

  经济界人士提出,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不断增加农民的务工收入。鼓励和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的乡镇企业发展,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服务业。此外,着力发展县城和在建制的重点镇等。

  针对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对务工农民流动和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已明确要求进一步清理和取消。

  解读2 三大实惠值得期待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上述“三个高于”,表示要积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

  资金投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物质基础和财力保障。据财政部公布的数字,“十五”期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三农”的资金达11300多亿元,年均递增17%,是改革开放以来投入增加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之一。较大幅度增加投入使农民直接受益的程度大大提高。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变化,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多予”上下工夫。

  对广大农民朋友来说,新农村建设诸多“看得见”的三大利好政策和实惠值得期待:

  今年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将全部免除学杂费,对其中的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2007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

  从今年起,中央和地方财政较大幅度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到2008年在全国农村基本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记者从财政部了解到,今年国家还将进一步推进支农资金整合工作,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

  解读3 新农村建设绝不玩“虚”的

  新华社记者在基层采访中发现,一些基层干部谈起新农村建设,便津津乐道于村庄建设外观的整齐划一,有的地方把为农民建了几座楼房别墅说成是“新农村建设成功典型”。但记者目睹到种粮农民往没有电梯的自家楼上搬粮食的窘况,如此“楼房化”,被当地农民斥为“面子工程”。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这样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远不是个例。

  近日,农业部有关负责人向新华社记者表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因此,“来不得半点形式主义和‘虚’的东西,这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里有明确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农业部这位负责人说,上述“五要、五不要”应当成为下一步行动的箴言和警戒。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分析

  七大难题尚待破解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近日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当前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急需解决七大难题。

  问题一、农村家庭教育负担沉重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对全国2000个农户的访谈,每个家庭的教育开支平均值为5975元,占到总收入的30%,成为农村家庭的最大支出。在目前义务教育投入体制下,县级财政勉强能负担起教师工资,中央和省财政能补贴部分教师工资和学校建设资金,但留下的缺口全部交给学校自己解决。一些农村中小学校长反映:义务教育现在已经成了“学校的义务”。

  问题二、农民看病难医疗保障程度低

  据调查,农民因病致贫、返贫现象仍大量存在。农民一次大病平均花费7000多元,差不多是一个家庭一年全部收入。2003年下半年起,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开始试点,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病户的医疗负担。但多数大病医疗费补偿比例在20%到60%之间,病人自付费比例依然很高。

  目前新型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还很低。中央已经提出,到2008年,要在全国农村基本建立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新型农村医疗制度。实现这一目标,中央和地方政府都要进一步增加对农村卫生的投入。

  问题三、低价征地是当前损害农民利益的最突出问题

  低价征地已成为新时期“以农养工,以乡养城”的一种新形式。来自江苏的调查表明,在全省农地转用增值的土地收益分配中,政府大约得60%~70%,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得25%~30%,而农民只得5%~10%。我国正处在快速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大量农业土地转化为城市用地。据估计,目前失去土地或部分失去土地的农民高达4000万~5000万人,引发的社会矛盾不断加剧。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农民的土地权益是当前工作重点。

  问题四、财政支农资金难以统筹使用

  财政支农资金对农民急需的水利和道路等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远远不够。“十五”时期以来,政府新增财力的使用在逐步向“三农”倾斜,财政对农<

[责任编辑:厦门日报]

新闻订阅】  【新闻中心】 【    】 【发表评论 (0)
现在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分类信息
市场加盟 | 友情链接 | 会员助手 | 目合作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诚聘英才 | 数据中心
太初源(北京)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电 话:010-57279251  传 真:010-57279215  Email:services@nac88.com  客服QQ:771084867 357256436
网站免费咨询电话 4008-799-22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寿路28号   邮编:100028
Copyright© 中国农副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6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