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三农”工作千头万绪,但必须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目标,以农民持续增收为着力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牛鼻子”,是具有基础性、根本性、核心性和战略性的大问题,必须牢牢抓住,抓出成效。那么,现实中,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该如何提升,其提升的基本标志是什么?这一问题的明确回答,有利于指导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实践。对此,笔者认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的基本标志是:节本、增效、可持续。
所谓节本,即节约生产经营成本,这里指农业生产成本最大限度地得到节约。任何生产成本都包括物质成本(又称死劳动成本、过去的劳动成本或过去的劳动时间)和活劳动成本(即现在的劳动时间),从这种意义上讲,节本也就是节约劳动时间,也就是增加剩余劳动时间的时段,相对扩大利润形成时段,由此我们也可以说节约成本是最高、最重要的经济规律。
当前,我国农业最大的问题之一,是生产成本高,利润低,有的甚至无利、负利,这种情况下农业之所以能够维持,因为一来农民中许多人基本无成本意识,是“干了算”,而不是“算了干”;二是农民往往不计算活劳动成本;三是农民种地是其基本职业,既是传统习惯又是谋生的需要,尚缺更好的职业可供选择。为此,节本以增大利润空间是稳固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也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以提升的基础性、核心性的标志。
所谓增效,指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最大限度地获取高额回报和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益是任何生产经营活动所必须追求的基本目标。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要获取高回报、高效益,至少要具备两个方面的因素,其一,农业的生产成本节约,亦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降低,单位产品所含社会必要劳动减少,这又包括以下三种情形:单位产品中所包含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单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里所生产产品数量增加;单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里所生产产品质量得到提高。其二,农业生产品在交换市场上得到极好的认可,消费者愿意或必须以较高的价值交换。
当前,我国农业又一带根本性的问题是多数农产品在市场上卖不到好价钱,农业往往增产不增效。当然,这也与以下因素有关:农业生产周期长,调整难;农业生产季节性强,收获集中,产品收获时急于出手;消费者有低价购买的习惯和预期;长期以来,政府往往不是有意识地提升农产品价格,而是自觉不自觉地压低农产品价格。然而,没有农业的增效就没有农业的稳固,也难有农业生产者的增收。增效是稳定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性、关键性的问题,也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以提升的根本性、关键性的标志。
所谓可持续,指农业生产具有持久增产、提升产品质量,有助并保持环境友好的能力。可持续发展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以提升的长久性、战略性的标志。
当前,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堪忧。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各主要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水平几乎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比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山东则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0%;我国森林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6;我国淡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山东则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6。但同时,我们的农业用水却仍在大水漫溉,跑、冒、滴、漏现象严重,水体污染也不断加剧;还有,我国农业自身污染也日趋严重,年化肥施用量约4124万吨,农药施用量约120万吨,由此也造成了耕地的污染。
那么,现实中应如何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呢?
(一)推进农业企业化工程,加快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农业企业化,指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以优化资源配置为手段,运用现代企业理念和运行机制,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农业企业化的过程,也是农业节本增效的过程,农民素质提高的过程,农民收入增加的过程,更是农民增收长效机制营造的过程。因此,我们在稳定、完善农业产业化的同时,应重视农业企业化的营造和渗透,以逐渐形成先进科学的农业生产经营机制,从根本上提升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的营利增效水平。
(二)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加快提升农业劳动力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增收能力。
当前,我国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老的老、少的少,素质亟待提高。政府的支农资金应更多地用于农民的培训教育。对此,应加强统筹规划,扩大培训规模;整合知识信息,丰富培训内容;采取多种形式,讲求培训实效,培训中要特别重视农民的技能培训、转岗培训,“初中后”、“高中后”的岗前培训,以及妇女的致富、理财、扶老、育儿培训等。
(三)推进科技入户工程,让千家万户都能切实掌握一至几项创收、增收的技能。
现有实用的农业新科技的宣传普及是加快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实践表明,科技入户,是提高科技推广实际效果的好形式。政府有关部门应统筹安排,精心组织机关、事业单位干部、科技工作者、高等学校师生定期不定期地深入到村、到户,将更多的科技知识,实用技术切实送到户、教到人。
(四)实施新农村建设工程,加快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农业是以环境为重要条件的产业,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与环境有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劳动者智能与体能的养护和劳动者劳动积极性的激发,这些都是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和条件。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切记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要为农业生产和生活营造好环境、改善好生态,尽可能改善生产、生活实施与相关条件。
(五)实施支农扶农工程,加大对农业的政策和社会支持力度。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加快提升离不开政府与全社会的支持扶助。政府应尽快实现社会基本公共服务的城乡均等化。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对农村、农业、农民应实行倾斜化。政府应有意识地将新增财力的再分配适当向“三农”倾斜,切实做到“多予”。全社会要营造一种支农扶农的氛围,养成一种支农扶农的习惯。通过观念转变,习惯培养和政府与媒体倡导、渲染,使各行各业、城市公民支农扶农逐渐习惯化。
(六)实施农业创新工程,激励和提升农业的各类创新能力。
政府要制定政策,加强引导,营造机制,强化激励,激发和鼓励农业的科技创新、经营管理创新、品种创新、质量创新、加工创新、品牌创新、环境创新等。实施农业创新工程,尤其要重视原创、首创,同时,也要注意鼓励农业科技综合整合创新和技术操作规程的简约简化创新,以及各地传统优势、特产优势的再创新,以实现农业科学技术的“集装化”、“傻瓜化”和“本土化”。
[责任编辑:http://info.china.alibaba.com]
市场加盟 | 友情链接 | 会员助手 | 目合作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诚聘英才 | 数据中心 |
北京华灼新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 话:15330255192 010-58435192 传 真:010-60557291 Email:service@nac88.com 客服QQ:771084867 网站免费咨询电话 010-58435192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当代名筑87号 邮编:100028 Copyright© 中国农副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651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