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之后,中农、中化与BPC就2006年全年氯化钾海运进口的合同价格进行了3轮谈判,但关于外方提出的FOB价格提高40美元/吨的方案,中方仍无法接受。钾肥进口谈判的进程仍陷入僵局。
目前,BPC方面仍然坚持FOB价格提高40美元/吨,但中方有关人士则表示,考虑之前2年钾肥进口价格已经大幅度的上涨,今年国内的市场需求亦不会出现太多增加,因此钾肥的长期合同价格应当降低20美元/吨 。在钾肥合同价格上的分歧,导致双方的谈判裹足不前。
中外双方各有说法
在国际钾肥供应商方面,通过减产提价来维持钾肥价格已经付诸实施。据悉,在今年2月份,PotashCorp已决定将旗下的Rocanville矿场继续停产到3月26日,以便于其控制钾肥的库存量。而这一策略实施后,PotashCorp减少的钾肥产量约为24万吨。另外,Mosaic公司也曾宣布在2006年将减产20-40万吨,近期该公司旗下的工厂发生了火灾,产量减少的趋势更为明显。
中方在谈判中则给出了更多不支持钾肥提价的理由。中方认为,钾肥过去3年间的价格上涨幅度已经过快,目前如若再度提价,市场难以接受。另外,国内进口商方面也曾提出,在2006年,中国国内钾肥的产量将得到一定提高,包括盐湖钾肥(000792)及G国安(000839)的钾肥项目均能满足部分需求的增长。而察尔汗盐湖周边的小钾肥企业也处于增产当中。之前,商务部有关预测显示,国内2006年钾肥的进口量将从2005年的880万吨下降到700万吨左右。基于这些因素,中方认为2006年钾肥进口价格不应该再有大幅度提高。
国内库存仍然充足
实际上,国内钾肥库存量基本能满足眼下需求,是中方在谈判中的一个重要筹码。有关数据显示,在2006年1月,国内进口的氯化钾大概在75万吨,进口价格仍然是按照2005年的合同定价。在2005年末,国内有关统计已显示,供销社系统的钾肥库存量在当时为300万吨左右,全国钾肥库存量在400万吨左右,港口亦有相当的囤积量。
由于春耕中的钾肥需求还能得到基本的保障,因此中方在价格谈判上仍有较大的主动权和活动空间。不过,钾肥进口合同显然不可能长期拖下去,虽然目前国内库存量能满足短期需求,但在没有签订2006年合同的情况下,今年2月份的氯化钾进口量将比1月份低得多,库存量的逐步减少是必然的。
据悉,今年3月3日中外双方关于钾肥进口价格的谈判已经进入到第三轮,但仍无法达成协议。不过,僵局是双方都不愿意继续维持下去的。有业内人士指出,2006年钾肥进口合同签订的时间不会拖得太久,极有可能在3月末、4月初之前签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