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3月20日电(李峰)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介绍,从“十五”以来,甘肃省农业科技新成果累计推广40多个新品种,新增产粮食40亿公斤,新增纯收益43.8亿元,全省农民人均获得纯收益229元。
甘肃省利用引进的国内外种质资源,通过改良当地品种,培育和筛选出新的品种。甘肃省农科院在“十五”期间培育了40多个新品种,其中马铃薯、啤酒大麦、冬小麦、胡麻、糜子5类作物的新品种每年种植面积均超过100万亩。
“十五”以来,甘肃省农科院累计推广了700多万亩马铃薯新品种陇薯3号,为甘肃农民新增8.7亿元收入。他们培育并获得省科技一等奖的冬小麦新品种“陇鉴127”,抗旱、优质,而且对小麦条锈病的大部分类型免疫。这个品种在全省累计种植500多万亩,新增产1.5亿公斤小麦,为甘肃省粮食生产立下“汗马功劳”。甘肃省农科院培育的啤酒大麦新品种甘啤3号,带动了河西走廊地区啤酒原料产业的形成和发展。2005年,甘肃啤酒大麦产量占国内总产量的30%以上,而甘啤3号占到全省种植面积的95%以上。
甘肃省农科院培育的彩色棉新品种、油菜新品种等,也在甘肃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中起到重要作用。针对黄土高原旱地条件培育的小杂粮品种,曾在干旱严重时变成了“大作物”,仅陇糜5号累计种植面积就达624万亩。专用于温室、大棚种植的陇椒2号,已成为甘肃省辣椒主栽品种。胡麻新品种陇亚8号,则已占到全国油纤兼用亚麻种植面积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