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良好的开局对“十一五”期间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分重要。受农产品市场需求旺盛的影响,综合考虑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农业结构调整趋势、农产品购销体制改革、近期农产品价格变动情况、农业气候波动规律以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状况等因素,预测2006年河北种植业产销形势良好。主要体现在粮食面积稳定,产销平稳,粮价增幅将逐渐放缓;棉花价格有所上涨,购销形势看好,棉花面积将有所增加;油料内部结构优化调整,面积、产量稳定;蔬菜种植趋于平稳,设施菜面积继续扩大,种植效益继续增长。
一、2006年河北种植业产销形势预测
(一)粮食面积稳定,产销平稳
2004年和2005年河北粮食产量连续两年增产,预计今年粮食播种面积将保持稳定,产销基本平衡。具体分析今年粮食生产的产销形势有利条件大于不利因素:一是国家出台的“三补二减免”等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将继续执行,且扶持力度有所加大。二是今年冬小麦播种面积达3625.86万亩,比上年增加67.61万亩,增幅1.9%,达到了3年以来的最高点,其中优质专用小麦面积进一步扩大,达1800万亩,比上年增加274万亩,占全省小麦总面积的49.6%,为夺取夏粮丰收奠定了基础。三是粮食价格虽有下降,但粮食价格总体上仍保持在正常水平,农民生产积极性依然较高。四是从粮食生产的波动规律看,目前正处于恢复增长的相对稳定时期。粮食消费需求增加主要是加工业发展态势良好,国内饲料业、养殖业正在逐步复苏,饲料用粮呈现恢复性增长趋势,饲料需求的增长和肉类出口前景的好转以及畜禽价格的回升,必将拉动粮食的需求。五是从粮食购销形式看,随着购销体制改革的深入,粮食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粮食的销售方式将由季节性销售转变为常年销售。特别是玉米表现更为明显。一方面,粮食购销、加工企业为了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效益,将根据市场需求、价格和加工情况进行收购。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免征农业税、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等惠农政策的实施,不急于变现农民的比例增大,农民将根据市场价格变化情况,分期分批售粮。但是,还应认识到粮食种植效益仍然偏低,播种面积大幅增长的可能性不大。预计2006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将稳定在9400万亩左右,总产量与上年基本持平。
(二)棉花生产形势喜人,面积产量将增加
从生产方面看,受上年棉花价格高位运行,植棉比较效益增加影响,今年农民种植棉花积极性升高。据近期对全省42个县321个村3210个农户进行的农作物播种面积意向调查结果显示:预计2006年棉花种植面积比上年增长3.9%,据此估算全省棉花面积将达到894万亩,比上年增加33万亩左右。这是我省自1996年以来第二个种植棉花面积最大的年份,也是连续四年保持的一个种植高峰期。据调查,2005年河北农民植棉每亩纯收益为778.54元,远远高于小麦的每亩纯收益215.7元和玉米的亩纯收益167.6元。并且近期棉价继续攀高,将再度激发农民植棉热情。
从销售方面看,国内棉纺形势整体不错,市场产销两旺。经过今年的出口贸易摩擦,棉纺企业势必在技术、产品和深加工方面加大力度,提高市场应变能力,棉纺内需市场逐步拉动增长,市场空间很大。一方面,2005年棉花面积、产量大幅度下降,省内一些纺织企业要囤积部分棉花,以便在有利时机出手,受各方补库需求的强劲拉动及供应量的减少,必然要促使棉价上涨。另一方面由于抗虫棉种植的省工、省时,比较效益可观,加之政府采取保护棉农利益政策的实施,棉田面积和产量将会呈现一定幅度的增长,预计2006年播种面积稳定在900万亩左右,总产量稳定在60万吨以上。
(三)油料内部结构优化调整,面积、产量稳定
由于近年来气候干旱,产量低,收益下跌,我省油料作物自2003年开始,在连续三年分别缩减1.2%、7.9%、4.2%的情况下,预计今年还将缩减1.9%。由此测算全省油料作物将由上年的838.5万亩降至823万亩,比上年减少15万亩左右。预计2006年市场竞争力较差的品种如芝麻、向日葵、胡麻籽等将调减,品质好的花生将供不应求,价格上扬,种植面积扩大。但油料产销总体比较稳定,供求关系比较宽松,市场价格总体上回落的可能性比较大,预计2006年播种面积将维持在830万亩左右,总产将有所减少。
(四)蔬菜种植总量平稳,质量提升
蔬菜生产进入了由数量扩张向提升质量、提高效益的新阶段。设施菜、无公害菜、错季菜、精细菜面积将继续扩大。张、承地区的错季菜、环京津地区的精特菜、冀东地区的果类菜、冀中地区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菜沧衡地区的大中棚菜、冀南地区的中小棚、露地菜生产,区域布局将逐步扩大,龙型产业逐步形成。主要原因一是设施菜、无公害菜、错季菜、精细菜价格的不断上扬,大大刺激了菜农由露地生产向设施生产转轨的积极性。二是市场对精细特菜需求增加,各地开发力度加大。三是省政府一直把蔬菜产业作为全省的龙型经济之一进行重点扶持,确定了稳定蔬菜播种面积的政策,各地政府为提高农民收益,搞活地方经济,也在资金、技术、信息等诸多方面对蔬菜产业给予倾斜。四是技术的进步,农业技术部门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搞好品种的优化,名、优、特、新品种进一步增加,无公害蔬菜面积进一步扩大,菜农的认知能力进一步提高。预计2006年蔬菜总面积经过16年的增长后,增速减缓,基本稳定在1650万亩,总产在6500万吨左右。设施菜播种面积继续增加,蔬菜总体效益也将出现一定幅度的提高。市场价格受供求的影响涨跌不一,总体相对平稳。
二、促进种植业产销协调发展的建议
加快河北种植业的发展,需要在生产、流通、加工诸环节上综合考虑。继续贯彻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农业发展的总方针,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搞活农产品流通,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
(一)生产方面:优化种植业产业布局,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继续贯彻落实“三补一减”政策,保持粮食政策的连续性,加大农业投入,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继续发挥京津市场和省内几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辐射作用,完善和壮大各具特色的粮油和蔬菜种植区;加快基地建设,增强示范作用;发展优质专用粮油及无公害农产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
(二)流通方面:树立“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的发展意识,加强对外开放程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走出一条“内建基地、外拓市场”的路子。以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信息体系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市场流通体制,促进产销衔接。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优势,加强协调。大力引导国有粮棉购销企业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加大收购数量,增强政府调控能力;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加快经营资格审定工作,鼓励取得经营资格的企业积极参与收购;各地农发行积极做好收购贷款的发放工作,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及时发放收购贷款;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加强市场管理,维护正常的收购秩序;加强农村合作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建设,提升农产品竞争力。
(三)加工方面:重点扶持以优质粮食、优质棉花、优质花生及蔬菜为原料的竞争力强、出口量大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延伸产业链,实现农户种植和加工企业的“双赢”。加强龙头企业的上联市场、下带农户的辐射带动力。围绕农业增收、产品增值、农民增富,促进城乡工业化建设,推动乡镇企业在新的技术领域、新的技术水平上再发展,带动粮、棉、油等传统产业向现代高效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