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频道3月22日电(记者何丰伦 叶建平)短短几个月时间,随着期货市场和现货交易市场价格跌宕起伏,曾经每吨2800元/吨的白糖迅速暴涨到5800元/吨,在国家多次发出拍卖国储糖、针对白糖市场实施宏观调控一系列消息后,白糖价格普遍下跌到5000元/吨左右。
众多专家认为,我国作为全球食糖产销大国,食糖供不应求趋势不可逆转,未来糖价将在4500-5500元/吨区间内高位行走。价格上扬背后隐藏着产销市场的“博弈”、企业用糖的成本“替代效应”。这表明了要规避高糖价带来的不良连锁反应,我国亟需建立完善的市场消化机制。
信号一:期货现货跌宕起伏 多方联动“助推”糖价
2005年2月,我国白糖现货市场价格从2800元/吨开始上涨,经历了数次上涨与重估后,一度飙升至5800元/吨。而白糖期货自今年1月在郑商所挂牌上市后,也表现得“牛”劲十足,首个交易关口就确定在5500-5800元/吨的高位区间。
从2800元/吨到5800元/吨,糖价现货、期货市场价格缘何一路高歌?熟悉糖业运作的行业专家李维钧认为,我国糖价已形成国际国内、产区销区、期货现货交易市场联动模式,产糖大省 “助推”糖价、场外资金大量注入白糖期货市场是造成糖价持续高位行走的重要原因。
广西食糖产量占全国60%,当地政府和产糖企业正在力争在1-2年时间里使糖价与粮食作物价格比例达到4.5:1-6.5:1的水平,从而通过价格联动体系确保蔗农、糖厂和商家三方获利。
李维钧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水稻价格1500元/吨计算,食糖的价格则应该在6750-9750元/吨之间;按照水稻价格上扬后达到1800元/吨计算,食糖的“合理价格”则将在8100-11700元/吨之间。
作为销区珠三角一带主要食糖采购商之一的冷云斐承认,糖价快速上扬需要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他说:“从我国目前的食糖经营体制和居民消费能力而言,糖价心理承受能力最高只能达到8000-9000元/吨。价格太高肯定会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老百姓的生活问题产生影响。”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虽然目前我国糖市呈现出多方联动“助推”糖价的态势,但政府、企业对“糖价最高能达到多少,怎样整合产销区资金”仍缺少足够思想准备,糖价最高的价格水平尚未确定,这就意味着糖价的高涨和跌落肯定将呈现跌宕起伏的走势。
信号二:糖价攀升已成定局 宏观调控作用显现
针对目前糖价处于较高价位且有继续攀升趋势的现状,根据国家有关部委意见,国家计划在已投放20万吨国储糖的基础上再投放60万吨国储糖,总投放量达80万吨,同时今年进口的古巴糖40万吨也全部投入国内市场。
进入3月初以来,受一系列宏观调控消息、国际原油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国内各地的食糖批发市场糖价已经下调,目前大多维持在5000元/吨左右。这表明国家宏观调控手段已经奏效,将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糖价调整,并抑制后市糖价的上涨空间。
然而,作为食糖主产区,广西的众多糖业专家均认为,随着我国食品加工业飞速发展、居民消费结构急剧变化,国内食糖消费量将逐年上升,在糖料种植面积相对有限的情况下,我国食糖供不应求的趋势将无法逆转。“尽受价值规律影响,需求不够扩大,未来国内糖价攀升将是大势所趋。”
中国粮油进出口公司粮油部总经理李明认为,从目前消费形势上看,中国国内食糖消费年均增长率将不会低于5%。2005至2006年榨季国内食糖消费量将超过1150万吨,而国内产量仅为950万吨,缺口逾200万吨。
中国糖业协会理事长贾志忍认为,食糖消费的增长主要得益于食品工业高速成长带来的工业用糖需求剧增。中国食品工业的发展空间很大,预计年平均增长率为10%-12%左右,各用糖行业的发展将同步向上。
多年从事食糖期货交易的郑州交易市场专家党强联说:“国内糖价攀升已成定局,但受国家宏观调控作用影响,糖价将在4500-5500元/吨这个区间游走。超过这个区间,可能会带来了一系列不良连锁反应。”
信号三:“高价抑消”蕴藏危机 “替代产品”争抢市场份额
国际通行的糖价计算惯例是,在假设人口增长和城市化增长率一定的前提下,糖价高低与食糖消费量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呈反比,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食糖价格上涨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工业用糖量下降;另一方面受消费者收入分配结构和经济承受能力制约,生活用糖量也将稳中有降。
近来,一些媒体已经传出可口可乐等国际食品饮料企业因糖价上涨,相关产品零售价格上调的消息。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却了解到,大多数国内涉糖企业至今还未出台降价计划。而按照可口可乐等大型饮料集团的习惯做法,主要是直接从企业中采购食糖,而不是从市场上采购,因此,短时间内加价的可能性很小。
从国内中下游用糖企业用糖习惯来看。涉糖企业为缓解高糖价带来的成本压力,一般会考虑使用价格较低的食糖替代品,而不会选择提高产品市场零售价。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郭声琨认为,食糖出厂价在3000元/吨以下,大多数食品加工企业不会对替代品有太大的兴趣;糖价在3000-3500元,制糖企业和用糖企业将持观望态度;糖价在3500元以上,必然导致替代品大幅度分割食糖市场份额。
目前食糖消费替代品分为两大类:一、健康类替代品,如果糖、葡萄糖、木糖醇等;二、非健康类替代品,如糖精、甜蜜素等人工合成的替代品。专家预计,受食糖“价高抑消”现象影响,以淀粉、果类为原料的健康型食糖替代工业将在未来5年内占据50%的甜味市场。
“同时,糖价过高也可能导致不法分子违法经营,大量使用糖精等非健康替代品进行食品生产,从而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因此,必须将糖价维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广西食糖中心批发市场总裁助理李冬云说。
众多专家呼吁,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建立完善的安全储备糖机制,将储备糖与进口糖相衔接,引导食糖价格进行合理区间;另一方面,做好糖精等甜味剂限产限销工作,合理发展健康类糖业替代品市场。
[责任编辑:新华网]
市场加盟 | 友情链接 | 会员助手 | 目合作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诚聘英才 | 数据中心 |
北京华灼新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 话:15330255192 010-58435192 传 真:010-60557291 Email:service@nac88.com 客服QQ:771084867 网站免费咨询电话 010-58435192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当代名筑87号 邮编:100028 Copyright© 中国农副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651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