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原经济区,走好“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十八谈映象版商丘篇录制现场
【编者按】 昨日22时05分,《十八谈映象版》第五期商丘篇在河南电视台卫星频道、新闻频道,河南电台新闻广播并机播出。东方今报今日全文刊发播出台本,敬请关注。
主持人:张绍刚 嘉宾:陶明伦(商丘市委书记) 余学友(商丘市市长)
商丘就是要“东张西望”,“东张”就是向东我们要张开双臂,融入长三角经济圈,来积极对接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桥头堡。“西望”,就是向西要眺望郑汴,主动融入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极。
主持人:各位好!您现在正在收看的是河南电视台正在播出的大型时评栏目《建设中原经济区 走好“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十八谈”映象版》。我们今天要跟大家一起了解的这座城市叫商丘。现在让我们掌声有请嘉宾:商丘市委书记陶明伦、市长余学友。我还是先要请教这个“商”字,它的这个形和我们现代汉字里面的“商”是不一样的,当时我们设计这个市徽,怎么讲这个字?
传承三商之源 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陶明伦:这个“商”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成的。这是商丘的市标,也是我们商丘的地标。
主持人:好,现在我们先通过镜头来了解一下商丘。
【短片·解说】商丘是中华火文化的发源地。三皇之一的燧人氏在这里发明了人工取火,结束了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开辟了中华文明的新纪元。
商丘是商部族的起源地和集聚地,商朝最早的建都地,商人、商品、商业的发源地。4000多年前,商族部落的首领王亥率领族人赶着牛车,拉着物品,开始与周边部落进行以物易物的贸易活动,开创了华夏贸易的先河。
建于明朝的商丘古城,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芒砀山西汉王陵墓群内出土的金缕玉衣堪称稀世珍品,出土的壁画比敦煌壁画还早630年。这里是至圣先师孔子的祖籍,也是文哲大师庄子、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故乡。
主持人:刚才我们讲到了商文化,我有一个担心,就是当历史越丰满时,可能给今天的人的包袱会越重。
陶明伦:我们作为先商的后裔,如何传承历史,把商丘的各项事情办得更好一点,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主持人:好,咱们眼前最现实的事儿,比如建设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原经济区现在已成为国家战略,那么商丘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当中定位是什么呢?
陶明伦:是中原经济区的东部战略支撑,传承三商之源,突出重要前沿,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板块,这是我们的责任。
总的设想是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要对接周边、融合发展。用一句通俗的话,商丘就是要“东张西望”,“东张”就是向东我们要张开双臂,融入长三角经济圈,来积极对接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桥头堡。“西望”,就是向西要眺望郑汴,主动融入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极。
利用独特优势 打造区域物流城市
陶明伦:大家看,商丘是在河南省的最东部,应该说是河南省离出海口最近的城市。商丘毗邻山东、安徽、江苏,四省交界的地方,所以说这是中原经济区当中,恐怕连接最多的一个省辖市。另外,在国务院促进中部崛起的这个规划当中,有两横两纵的规划,两横就是陇海铁路和长江,两纵就是京广铁路和京九铁路。商丘是四个节点城市之一。所以我们商丘是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因此,我们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建设发挥重要支撑、重要枢纽、重要前沿、重要基地、重要作用和重要组成部分的这种要求,积极构筑东部战略支撑。
余学友:我们(商丘)将利用十分有利的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来打造我们重点的区域物流城市。商丘有全国著名的商丘农产品批发中心,有成功的实践范例。
主持人:可能很多观众朋友,经常看中央电视台二套节目的《经济信息联播》,里面每天都会报商丘的农产品价格,叫商丘价格是吧。今天我们也请来国家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信息处的邵连生处长,欢迎您!
邵连生:因为商丘农产品它不但是卖商丘的农产品,已形成了大集散、大分散,南菜北运和北菜南调。商丘这个价格确实已影响到很多销地批发市场的价格。
对接融合周边
实现“六互”战略
主持人:好,谢谢邵处长。今天我们也请来了商丘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的董事长兼总经理乔彬,欢迎您!市场有多大?
乔彬:占地1700亩,等于150个足球场这么大。每天的交易量在两万吨左右,(今年1月)交易额突破4000万元。这个市场是24小时经营,每天进入市场的车流量在15000辆左右,进入人员在6万人。
商户都来自周边(省市),市场的交易也辐射到了全国30多个省、市、区。各种新鲜的农产品,夜里经营以后,第二天就出现在上海、南京等千家万户的餐桌上。
主持人:所以刚才您在讲到利用区位优势来打造城市的特色、区域的特色,这就算代表吧?
陶明伦:这是代表。每年的交易额在150亿元以上,所以商丘是国家的物流枢纽城市。当然了,我们讲了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当中,商丘要构筑东部战略支撑,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还不仅体现在市场这一个方面,我们还提出和周边这四省实现“六互”的战略。
[责任编辑:东方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