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服务中心 · 中国农副网首页
新闻资讯 国内国外公司动态
实用技术 运输保鲜肥料营养
价格分析 行情 预测 基地商情
农业科技 农资 农机 新优品种
农业经济 进出口贸易 致富之路
农业专题 健康与饮食 专家讲坛
农业展会展会新闻
政策法规法律资讯

您所在的位置: 农副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资讯 > 正文

   

少了公款撑腰 天价商品“现原形”
http://news.nac88.com/  2013-4-8   来源:中国农副网  点击:11    我要评论(0)

动辄“万儿八千”,明前刀鱼、明前春茶,多年来这些“时鲜品”价格越飚越高几成神话。然而,随着中央整治公款消费的力度不断加大,“噱头”十足的“天价”商品不再受追捧,假日临近,价格不但未现“逢节必涨”,而且大幅跳水,“稀缺导致高价”的幌子不攻自破。

  刀鱼、春茶破十年只涨不跌神话

  清明前长江刀鱼,近年来身价暴涨几乎是“长江第一贵”,三两以上的“大刀鱼”,在一些酒楼动辄上万元一斤。然而在“八项规定”等抑制腐败浪费的政策出台后,刀鱼价格应声暴跌。

  在上海乌鲁木齐北路的一家高档酒店里,4月1日当天每条刀鱼的售价是1880元,这里也是刀鱼价格最高的酒店之一。一位大堂经理告诉记者:“比起去年来,价格跌了一半,而且客人明显少得多。”

  在上海铜川路水产市场,卖刀鱼的摊位前少有人问津。摊主胡国春介绍,目前2两的刀鱼是800元一斤,而去年同样大小的刀鱼价格在2000元以上,“不仅价格下来了,销量也萎缩了不少。”

  “今年刀鱼价格基本都是‘腰斩’的。”摊主施元卫说,“刀鱼那么贵,前两年不是公款吃,就是老板请领导吃,就这样被炒起来的,不然这么贵自己掏钱谁吃啊?”

  不仅是江鲜刀鱼,前些年价格一路走高的明前春茶也遭遇了“滑铁卢”。一家茶行的胡老板介绍,今年清明前的龙井、碧螺春等高档茶叶都卖不动了,每斤较往年四五千元的价格降了一半,但来买这些茶的人还是少多了。

  上海政法大学教授汤啸天表示,刀鱼、春茶这些年的涨价底气十足,如今十年只涨不跌神话破灭,说明此前不少高档礼品都是送领导、疏通关系或公款消费,普通人哪里舍得买?

  谁在助吹“物以稀为贵”泡沫?

  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2013年前两个月餐饮收入4030亿元,同比增长8.4%,其中限额以上企业餐饮收入1278亿元,同比下降了3.3%。高档餐饮企业的营业额,北京、上海、宁波分别下降了35%、20%和30%左右。

  专家认为,这些数据,表面看是出现了消费低迷,但其实说明公款吃喝下来了,社会风气在逐渐好转。中国的市场需求不可能由一种畸形的消费来维持。

  追溯以往,类似明前春茶、高档白酒屡屡创出价格新高,销售人员的解释无外乎高端产品生产成本高,数量稀少,而市场需求大,以此证明高价乃至天价都是正常的市场表现。在公款消费“笼头”被扼住后,一些“天价”商品原形毕露,所谓的“稀缺”“珍贵”推高价格,根本站不住脚。

  汤啸天教授说:“这些高端消费中的‘倚公’‘傍官’,说到底是依附在一条公权力的利益链上,侵害的是社会公众利益。堵住了公款消费源头,市场上一些商品价格的虚高也就随之被纠正过来。”

  “官场追捧啥,啥商品就会热销。”专家指出,以往某些名茶名酒价格“只涨不跌”并非“市场原因”,而是公款吃喝在为其“撑腰”,不仅导致了畸形发展,而且助长了奢侈浪费之风的蔓延。

  斩断公款消费利益链,亟须长效机制

  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魏陆说认为,对公款消费的严格监管需形成长效机制,让公款消费及其背后的利益链彻底失去生存环境。

  我们需要健康的消费市场,但这个市场不是靠公款消费来支撑,清理公款消费,并不是一时一季之功,必须要形成明确、规范的长效机制,各级部门要扎实推进、坚持不懈,方能从根本上解决公款消费的顽疾。

  专家建议,出台明确的公务接待标准,明细相关费用,而且要备案可查。纪检部门要制定相应的惩戒办法,财务部门则要细化行政预算决算审计。另外,全社会还要加强对公款消费的舆论监督。

[责任编辑:中国农副网]

新闻订阅】  【新闻中心】 【    】 【发表评论 (0)
现在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分类信息
市场加盟 | 友情链接 | 会员助手 | 目合作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诚聘英才 | 数据中心
北京华灼新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 话:15330255192 010-58435192  传 真:010-60572436  Email:services@nac88.com  客服QQ:771084867 357256436
网站免费咨询电话 400-056-8816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青创中心   邮编:100028
Copyright© 中国农副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6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