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野猪、野鸡、鹧鸪、肉食犬等特种养殖品种纷纷走进我市农村,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经济效益,给农民带来不少“实惠”。但是,面对日益热闹的特种养殖业,我们也应该去冷静思考。
特种养殖业市场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只能是常规养殖业的补充,在整个畜牧业中,特种养殖处于相对次要的位置。但农民普遍存在的一个误区,即特种养殖是迅速发家致富的一条捷径,加上一些媒体的过分炒作,致富心切的农民很容易“误入歧途”。一个新品种往往一哄而上,盲目引进,忽略专业知识、技术的及时补充,还有不少养殖户采用近亲杂交的方式扩大规模,造成品种退化。6月10日,记者采访了台安县黄沙坨镇几位曾养过貂、鸵鸟的农民。亲身体验过特种养殖的“跌宕起伏”后,他们说,搞特种养殖的最初,因为信息闭塞、市场预测无法实现,技术不到位,风险往往很大,有时候还不如大量养鸡鸭来钱快。20世纪80年代以来,诸如海狸鼠、白蜗牛、黑蚂蚁、金定鸭、蜗牛这些特种养殖项目就让不少农民赔了钱。
另一方面,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化,我国加入世贸后国际市场进一步开放,特种养殖业会越来越有“钱途”,那么,作为农民增收一条渠道,发展特种养殖业,除了谨慎以外,还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业内人士提出的建议是:搞特种养殖必须先看准市场。“新、奇、特”本来是特种养殖的三大优势,但非典突如其来,特种养殖市场波动显而易见,“新、奇、特”反倒成了绊脚石,消费者对野生动物的“反胃”现象使市场需求大大“缩水”,此时更加需要农民有市场风险意识,适当扩大或缩小养殖规模,或者改变养殖品种准确把握住市场“脉搏”。台安县桓洞镇农民吴晓辉在这方面就颇有建树。在引进非洲雁这个项目时,他并不像别人那样拿来就干,光是搜集信息材料就用了近半年时间,他通过市场调查发现,周边地区对这一项目十分看好,于是他引进种雁,孵蛋卖雏,即便是市场处于低迷状态下,也能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
采用科学的养殖技术是推进特种养殖发展的动力和效益的保证。如何选择优良品种,饲料配比,疫病防治,配种繁殖等都离不开技术的环节,也是进行特种养殖必备的条件,因为饲养过程中的技术含量最终会在市场价格上得以体现。台安县韭菜台镇一位姓吕的农妇,饲养了2000多只野鸭,由于技术过关,她家鸭子的病死率只有0.6%,她还实行一套科学的循环养殖方法,一年能出栏两批,全年收入不下2万元。
发展特种养殖一直是被看好的一项富民工程,如何规避风险,绕开“礁石”是农民特别需要注意的关键。针对特种养殖的发展现状,台安县主管农业的人士说:“对于发展特种养殖这一行业,政府今后还会继续加大协调力度,争取让整个行业联合起来,组建行业协会,引导养殖户走产、加、销一体化之路,这样才能使这一行业更加健康持久地发展下去。”
[责任编辑:中国农业网]
市场加盟 | 友情链接 | 会员助手 | 目合作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诚聘英才 | 数据中心 |
北京华灼新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 话:15330255192 010-58435192 传 真:010-60557291 Email:service@nac88.com 客服QQ:771084867 网站免费咨询电话 010-58435192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当代名筑87号 邮编:100028 Copyright© 中国农副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651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