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服务中心 · 中国农副网首页
新闻资讯 国内国外公司动态
实用技术 运输保鲜肥料营养
价格分析 行情 预测 基地商情
农业科技 农资 农机 新优品种
农业经济 进出口贸易 致富之路
农业专题 健康与饮食 专家讲坛
农业展会展会新闻
政策法规法律资讯

您所在的位置: 农副首页 > 新闻中心 > 分析预测 > 正文

   

“鸭鹅产业第一国”需破解大而不强难题
http://news.nac88.com/  2008-8-9 12:50:00    点击:2974    我要评论(0)

   据世界粮农组织统计数字显示,我国鸭鹅肉、羽绒羽毛等鸭鹅制品在世界生产总量中都占有绝对大的比例,是名副其实的第一鸭鹅生产大国。然而,很多专家学者表示,由于良种繁育、市场信息、疾病防疫、技术监督和质量检测以及深加工等六方面体系的不尽完善,造成了我国鸭鹅产业大而不强的“虚胖”身躯,亟待采取措施,各个击破,使我国真正由鸭鹅大国向鸭鹅强国迈进。

  --鸭鹅产业陷入“够大不够强”窘境

  人们对绿色无污染食品的追求,给我国鸭鹅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发展过程中还
存在很多问题,使鸭鹅产业“大”而不“强”。

  首先是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优良的品种是产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我国是世界上鸭、鹅品种资源最多的国家,但多为地方品种,品种选育、品系选育和配套系杂交利用起步较晚,生产性能不突出,缺乏系统选育,群体整齐度差,品种内个体间的生产性能差异显著,特别是个体的繁殖性能和生长速度差异较大的现象普遍存在。

  其次,市场信息体系的缺失。目前,鸭、鹅市场信息体系尚未形成,难以准确预测市场供求关系、市场风险、生产成本和收益;

  第三,疾病防疫体系不完善。虽然鸭、鹅的抗病力较强,与其他畜禽品种相比疫病较少,但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出现了许多新的疫病,原有的一些疫病也没有达到理想的保护率。

  第四,技术监督和质量检测体系不成熟。目前,鸭的饲养技术逐渐成熟,养鹅业的科技含量还较低。对鹅的生理生化、营养、饲养及饲料配置技术的系统研究不够,造成鹅肉饲料配置缺乏科学依据,浪费严重,降低了养殖的经济效益。

  第五,产品深加工体系十分单薄。屠宰加工工艺、技术和设备相对落后,加工品种单一,附加值低,遏制了鸭、鹅产业化发展。

  此外,产业化进程也不够快。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鸭鹅业的饲养方式逐渐由过去的放牧为主的千家万户分散饲养向规模化、适度规模化和农户分散饲养并举过渡,鸭鹅业的经营方式将由粗放式经营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从多方面化解“虚胖”难题

  针对鸭鹅产业大而不强的“虚胖”状况,业内人士指出,解决这些问题,要从鸭鹅产业深加工、羽绒羽毛及鹅肥肝等方面各个击破。

  一、加大科研投入“减轻”深加工难言之“痛”。

  我国鸭鹅生产有着庞大的原料、产品和消费市场优势,有着浓厚的历史气息和传统文化积淀,却至今没有一个世界级的鸭鹅深加工企业,而国外的麦当劳、肯德基的鸡肉产品并没有我国传统肉制品的优势,却能够在世界各国攻城掠地,不得不令人深思。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中心研究员徐为民说:“由于包括鸭鹅在内的中式肉制品加工技术是一种世代相传的技艺,虽然其加工工艺中暗含许多高深的科学原理,但我们缺乏深入研究,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

  他说,大多加工工序仍然沿袭古代的手工作坊操作,设备简陋,在关键工序主要依赖操作者的经验,工艺参数模糊,生产过程不规范,受人为影响较大,产品质量不稳定。许多产品还受季节等自然条件的限制,产品形式也难以适应现代消费者的需要。

  “就拿驰名中外的北京烤鸭来讲,其制作方法据说有56道加工工艺,一直沿袭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如此复杂的工艺,全凭个人经验,产品品质如何稳定?”徐为民说:“如何加强研究力度,在保证烤鸭传统风味的基础上,简化加工工艺,同时配合先进的设备,实现烤制工艺的自动化控制,对产品质量均一性的提高以及生产规模的扩大很有好处。”

  专家们普遍建议,政府要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食品研究人员、鸭鹅深加工企业、设备生产厂家要紧密配合,加快对我国传统产品的风味机理及工艺原理研究,尽快对传统特色产品进行现代化改造,并配合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尽快提高鸭鹅深加工的科技水平,充分利用我国鸭鹅的原料优势,让那些名优鸭鹅制品获得新的生命力,早日在国际市场上争得自己应有的地位。

  二、“三路突围”解决羽绒羽毛业“够大不够强”问题

  由于丰富的原料资源,我国的羽绒羽毛业曾一度主宰世界市场,出口贸易量占世界出口总量的一半以上,是世界最大的羽绒生产国。然而,产品质量、原料流失、能耗水耗过高以及安全隐患等问题,给我国羽绒羽毛业带来诸多的困扰,多年来一直没有真正做强。

  原吉林工业大学包装食品工程学院院长周作伸介绍说,表现最明显的就是产品质量问题。前几年,由于羽绒羽毛业效益好,各地纷纷建厂,企业总数一度达到3000余家,出现大小厂争夺原料,参杂使假严重,导致我国羽绒羽毛制品总体质量下降,不仅引起国内消费者不满,也受到了进口国的质疑甚至抵制,2001年,我国羽绒羽毛出口出现整体大滑坡。他说,国家对此高度重视,制定了新的行业标准,对产品质量严格把关,使我国羽绒羽毛业的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这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和。2003年全行业出口出现恢复性增长,总金额达到13.4亿美元。

  其次是加工过程中原料流失太大。周作伸指出,鸭、鹅的羽毛中间都有一种小核,是鸭、鹅羽毛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机械加工过程很容易把这个东西给打掉,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

  第三,能耗、水耗过高,也制约了其快速发展。现在生产100公斤的羽绒羽毛制品要消耗四五十吨水,对电的消耗量也很大。

  第四,安全隐患在很多企业中还比较明显。据周作伸介绍,现在很多羽绒羽毛企业采用的烘干设备都属于压力容器,如果严格按照规范操作也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是很多企业在实际操作中严重违规,使得生产过程存在严重隐患。“这种隐患的原理类似于现在的锅炉房,一旦发生问题,后果将十分严重。”因此,对企业生产进行规范化管理,培养大型的名优企业,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

  三、“四个对策”化解鹅肥肝生产风险

  鹅肥肝是在鹅的生长发育后期,采用人工强制添饲超额能量饲料,使短期内脂肪大量在肝脏沉积而成,不但营养丰富,而且具有非常好的保健作用。周作伸介绍说,鹅肥肝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适合我国劳动资源丰富的特点,我国又有着丰富的原料资源,可多年来我国的鹅肥肝生产却始终找不到出路。

  周作伸说,鹅肥肝的生产成本较高,价格始终居高不下,国内市场可以说几乎没有启动,国外很多发达国家尽管需求量很大,我国的产品却达不到人家的标准,出口受阻。我国现在是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企业标准并用,就农产品加工而言,现行的国家标准有50%与国际标准有相当差距。因此即使严格按国家标准生产出的产品也可能因未达到发达国家的要求而不能出口。

  针对我国鹅肥肝销路受阻的情况,周作伸提出,为趋利避害,化解风险,可采取如下一些对策。

  一是与主要消费国的肥肝生产或经销商合资生产,共同认证,取得进口国的准入证,利用其原有的生产技术与销售渠道,建立我国鹅肥肝出口的绿色通道。

  二是与主要出口国的生产或经销商合资生产,共同认证,利用其生产营销经验及销售渠道,化竞争对手为盟友,协助我国产品出口。

  三是将主要目标市场由发达国家调整为亚洲周边国家(或地区)及国内。这些区域市场准入门槛低些,既具有地缘优势又无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且人口众多。只要依靠科技进步,降低生产成本,采用薄利多销的方式,同样可能取得较高效益。

  四是积极发挥我国丰富的品种资源优势,运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定向育种培育,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新品种。进行合理消费引导,不断培育内需,增加国内市场需求量,从根本上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信息来源:中国畜牧信息网

新闻订阅】  【新闻中心】 【    】 【发表评论 (0)
现在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分类信息
市场加盟 | 友情链接 | 会员助手 | 目合作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诚聘英才 | 数据中心
北京华灼新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 话:15330255192 010-58435192  传 真:010-60557291  Email:service@nac88.com  客服QQ:771084867
网站免费咨询电话 010-58435192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当代名筑87号   邮编:100028
Copyright© 中国农副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6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