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服务中心 · 中国农副网首页
新闻资讯 国内国外公司动态
实用技术 运输保鲜肥料营养
价格分析 行情 预测 基地商情
农业科技 农资 农机 新优品种
农业经济 进出口贸易 致富之路
农业专题 健康与饮食 专家讲坛
农业展会展会新闻
政策法规法律资讯

您所在的位置: 农副首页 > 新闻中心 > 肥料与农药 > 正文

   

假冒伪劣农药打假为何如此困难
http://news.nac88.com/  2008-9-7 13:00:00    点击:56    我要评论(0)

 

  近几年来,假冒伪劣农药给农民和市场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大。据报道,去年全国质检系统查获伪劣农资货值3亿元,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违法案件2.5万起,今年上半年又查处假劣农资案件18608起,查获假冒伪劣农资货值2.5亿元。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化肥、农药、种子等主要农资商品的抽检合格率仅为30%-70%。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农药的假冒伪劣问题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目前,“三农”问题是各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涉农产品的质量越来越受到政府的关注。

  近几年,假冒伪劣农药事件时有发生,给农民造成了很大损失,质监部门今年上半年对45家大中型农药企业生产的65种产品进行抽查,合格率为92.3%,但是,一些小型企业和一些无证无照的地下工厂大量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农业部为严厉打击生产假劣农药的违法行为,要求今年的全国农药市场标签抽查合格率要超过60%,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要达到75%,有专家认为,这样的要求显然太低了,但与去年的标签合格率平均仅有50%左右、质量合格率还不到70%相比显然是进步了,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农药打假之艰难。尽管近几年来农药管理部门对假冒伪劣农药进行了严厉打击,但农药产品合格率始终在70%左右徘徊。

  假冒伪劣农药为何屡打不绝

  为何我国假冒伪劣农药产品屡禁不止、屡打不绝?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原因:
  
  利益的驱动,这是主要原因。农药作为一个特殊的支农商品,随着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农业结构的调整得到了广泛应用,需求量也不断加大,农药企业数量也随之不断增加,由改革开放初期的约200家猛增到现在的2500多家,且仍呈增长的趋势。农药产品庞大的市场需求和混乱的市场竞争环境给造假企业提供了空子,使他们可以混水摸鱼,大胆出手。
  
  监督乏力,管理混乱。计划经济时期农药作为特殊商品,一直实行专营制度,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农药的生产和经营也逐步走向市场。生产、经营企业市场准入门槛比原来大大降低,但与之相配套的监督管理机制没有健全和完善,加之一些部门监管人员在执法中以罚代法、地方保护,给假冒伪劣农药的生产和经营提供了不断滋生的土壤。
  
  消费者势单力薄,鉴别能力较差。农药服务的主体是农民,由于农民整体文化水平不高,鉴别假冒伪劣农药的能力有限,容易上当受骗,再加上他们贪图便宜,不重质量,也促使假冒伪劣产品得以生存和泛滥。
  
  知名农药企业的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措施迟缓。现在的造假者基本上都是假冒或仿冒国内外知名农药企业的品牌和商标,而且手段越来越隐秘,而国内外知名农药企业在选择合作对象、产品管理、商标防伪以及建立举报打假机制等方面存在一些缺陷和漏洞,使造假者有了可乘之机。

  制售假冒农药产品四大方式

  据调查,目前,制售假冒伪劣农药产品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生产假劣农药。这种方式多以地下工厂为主,他们从产品名称、三证、包装到单位名称、地址甚至电话号码全部是胡编乱造,产品质量根本无从谈起。也有些合法企业,他们的产品,采取偷工减料、偷梁换柱的方式来造假,主要以杀菌剂造假为主,因为杀菌剂见效慢,不易被察觉,即使被察觉往往以错过施药期、施药方法不当等借口搪塞过去,最终伤害农民。这些制造劣质农药的方式很容易被发现,在近几年的严厉打击下,已越来越少。
  
  二是生产假冒农药。目前市场上以这种造假方式居多。这种造假方式有一个特点,往往是什么产品好销就生产什么产品,什么企业知名度大就假冒什么企业。这些造假企业既有合法经营的工厂,也有非法地下工厂,他们大多冒用著名企业的产品名称、商标、三证甚至企业名称。有的造假者以五花八门的总经销或承销的名义进行生产,利用经销商鉴别能力差和爱占小便宜的心理,以送货上门、价格低廉、赊销等手段来吸引客户,他们生产的产品质量基本上都不合格。这些假冒伪劣产品往往打的是正规、知名农药企业产品的旗号,一旦被发现往往让正规企业蒙受损失。
  
  三是生产仿冒农药。有一些中小型农药企业,经过合法登记注册,产品三证齐全,产品质量也基本上合格,但是在商标与名称上仿造国内外著名农药公司品牌农药,以取得鱼目混珠的效果,从而快速占领市场,一般的商家、用户,如果不仔细辨认,很容易上当受骗。这种仿冒侵权行为主要是利用了我国农药政策、法规以及管理上存在的一些漏洞来躲避监察,这种仿冒侵权行为目前正呈现不断扩张的趋势,严重干扰了农药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四是以侵犯知识产权为主。这里所讲的侵犯知识产权是指生产技术专利未过期的农药产品的行为。近几年来,尤其是加入WTO后,我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打击力度也越来越大,专利侵权行为越来越少。专利侵权以大中型企业为主,尤其是以民营企业为主,侵权企业被发现后以种种理由不承认侵权,需要提供确凿的证据才能证实其侵权行为。

  农药生产企业当自强

  为了打击假冒伪劣农药,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我国各级管理部门做出了很大努力。如国家工商总局为了解决假劣农资坑农、害农问题,在对农资产品进行专项整治的同时,通过四项监管制度的建设,构建农资产品长效监管机制。农业执法部门也采取狠抓重大案件查处,加大农资监管工作制度化和信息化建设力度,加强对农民的培训等等措施。这些方法和措施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要想彻底铲除假冒伪劣农药仍然任重而道远。既然在源头上不能立即杜绝假冒伪劣,那么当务之急是农药生产企业加强自我防范、自我保护、自我维权的意识和能力,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保护自身权益。从农药生产企业维护自身权益的角度,以下方法和措施也许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一、加强分装管理。目前,许多外资农药企业在中国的运作方式,除了投资建厂直接生产原药以外,主要是授权国内定点农药厂家进行制剂分装,同时授权使用产品的商标。但一些分装厂却利用进口农药掺入国产制剂,甚至干脆就以国产制剂冒充进口产品进行包装销售。因此提醒外国农药公司,在选择授权定点分装厂时,一定要建立一套严格的筛选和考核制度,加强分装管理。

  二、加强包装材料管理。众所周知,农药大部分是以小包装的形式在市场上销售。因此,管理和使用好商标的载体——包装材料,对于外国公司来说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公司应建立起一套严密的标签使用的动态管理系统,争取做到能随时掌握分装厂的标签使用情况,同时在包装防伪技术上下功夫。在成本允许的条件下,可采取激光防伪、电话防伪系统等先进的防伪措施,对自己的商标加以保护。
  
  三、密切与执法单位的联系,建立互动的打假网络。打击假冒进口农药,最终还是要依靠政府和相关执法部门。当前,有权处理假冒农药的部门很多,除了农业部门的农药管理站和药检所以外,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商部门也可以管,公安机关的经侦部门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介人。鉴别农药真假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而这种专业知识只有依靠农药企业来向执法部门传授,这就需要农药企业加强与执法部门的联系。
  
  四、将保护知识产权作为市场战略的重要一环。外国农药公司在产品推广、销售策略以及售后服务上,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有效的操作方法,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具有较大的优势。然而,近些年来进口农药商标被仿冒侵权和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农药的行为日益严峻,因此应把品牌保护和打假工作作为其中一项日常工作来进行。
  
  五、追究制售假冒农药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在农药打假实践中,大部分农药企业在查处假冒产品时,一般是通过工商或技监等部门对责任人进行行政处罚。但是,现行的行政处罚的力度往往不足以使造假者完全停止违法行为。在一些违法者中间普遍存在“罚小钱,赚大钱”的心理,一些被多次处罚的制假售假者甚至把罚款当作违法经营成本的一部分。因此,对那些屡次造假、数额较大的违法者,一定要通过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只有这样才能打掉造假者的嚣张气焰,以儆效尤。
  
  六、建立有奖举报激励机制。鼓励支持各种专业协会、中介组织、权威媒体、农村经纪人、农药经销商以及广大农民等社会力量参与到农资打假和监管中去,对举报有功单位和个人给予重奖,并采取保密措施确保举报人安全,这样可以形成人人打假的社会氛围,使假冒伪劣农药无立足之地。
  
  此外,政府部门还要积极探讨农资打假和监管的新办法,加大处罚力度,特别是依法对小农药企业进行整顿。为使中国农药市场有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为了农民朋友的切身利益,整顿、重组和淘汰落后的小农药企业是农药行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信息来源:农资专刊

新闻订阅】  【新闻中心】 【    】 【发表评论 (0)
现在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分类信息
市场加盟 | 友情链接 | 会员助手 | 目合作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诚聘英才 | 数据中心
北京华灼新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 话:15330255192 010-58435192  传 真:010-60557291  Email:service@nac88.com  客服QQ:771084867
网站免费咨询电话 010-58435192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当代名筑87号   邮编:100028
Copyright© 中国农副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6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