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确定的支农资金达44.9亿元,比上年增加12.5亿元,高于全省一般预算支出增幅29.6个百分点。
今年农民种地的热情高涨,早早地开始选购农机。记者 高明 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它集中代表了亿万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在许多人仍研读领会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与丰富内涵之时,黑龙江省近1800万农民,已经开始笑逐颜开地迎接这一重大决策带给他们的种种福祉。
省级财政45亿建设资金早安排
近日,记者就从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今年黑龙江省财政支农力度空前:目前确定的支农资金达44.9亿元,比上年增加12.5亿元,高于全省一般预算支出增幅29.6个百分点。
这些钱,将全部用于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其中增量资金的60%、约为7.5亿元的资金将用于试点乡、村的新农村建设。
各地市县两级政府也纷纷出资:七台河市副市长王金萍告诉记者,经过匡算,该市今年两个试点乡18个试点村的新农村建设所需资金约为4720万元,市级财政决定拿出1800万元支持新农村建设;鸡西市市长王兆力说,他们初步打算拿出1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勃利县县长刘洪兴也表示,县里将出资,用三年时间将全县通村公路全部修好;今年仅农村公路建设补贴,县财政就拿出720万元,12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将全部实现白色硬化路面、自来水入户,村内有浴池。
听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绝不搞摊派达标、增加农民负担,鸡东县长安村村民一下就来了“劲”:“干点活不成问题,咱有的是力气。”“发展新产业也没问题,俺们不怕吃苦!”七台河市茄子河区宏伟镇前山村62岁的老支书刘东良激动地说,“党中央为俺们老农想得这么周到,先是取消了农业税,后是种地给补贴,现在政府又帮俺们建设现代文明的新家园,让俺们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幸福生活。”
新农村建设财政“输血”必不可少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句话,是中央对新农村建设提出的总体目标。
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20个字,但其内涵又是何等的深厚与宽泛。
黑龙江省新农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农委主任李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20个字,既要求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求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既要求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又要求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既要求加强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又要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作为一个城里人,省建设厅副厅长杨占报对新农村的理解直观简单———“农民收入与城里人差不多,农民生活水平与城里人差不多。”然而这两个“差不多”与现实的差距有多大,来自有关部门的统计数字则给出了具体的概念:
2004年和2005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936元和3255元,而城市居民收入则分别为8472元和9422元。城乡差距何其大!我省的情况也是大同小异。去年我省农民人均收入创历史最高,达3200元;但同期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150元。遗憾的是,这并非全部差距,来自道路、交通、医疗、教育、住房等等方面的更多差距,构成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全景图。如全省乡级以上公路中,高级、次高级公路仅占17.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3.3个百分点;村级道路中,无路面里程占30.5%,雨后通车里程仅占67.5%;全省只有34%的村吃上了自来水,部分村屯饮水困难还没有解决;有16个村不通电;90%的乡镇卫生院因医疗设备落后,满足不了疫情和疾病防治需要……
由此,以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为指导的新农村建设任务之重可想而知。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提及新农村建设,各地农民无一不拍手叫好,希望藉此增加收入,改善生活。他们最大的愿望是喝上安全水,走上畅通路,住进宽敞房,上得起学,看得起病,老有所养。而他们反映新农村建设最大的难处就是钱———“没钱!建不起!”
日前,副省长申立国在赴七台河、鸡西调研新农村建设时说,无论生产发展,还是生活宽裕……这二十个字,没有必要的资金投入不可能。之所以强调投入,一方面,公共财政的阳光过去很少照到农民,公共财政的雨露很少滋润到农业,农业和农村的发展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另一方面,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明确提出“两个趋向”重要论断、作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的重要判断,制定和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及今年一号文件明确规定了财政支农资金的“三个高于”要求,都从政策层面为新农村建设建立了必要资金保障机制。
同时,近年来黑龙江省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支持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据统计,2004年黑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303亿元;2005年增加到590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648.3亿元,从总体上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条件。
中央财政更多阳光温暖新农村
有一组数据实实在在:2004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达2626亿元;2005年,包括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在内,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为2975亿元,较2002年增加1000多亿元。中央政府以其实际行动落实着“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大政方针。
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为农民又带来无限希望。据悉,今年我国财政支农资金将高达3397亿元,比去年增加422亿元。
作为农业大省,近年来黑龙江省得到国家的资金扶持力度始终位于全国前列;今年,来自国家财政的资金也将从促进农民增收、发展粮食生产扩大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事业的方方面面。从今年起,国家财政将每年安排支出1030多亿元,在农村实行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为解决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的严重社会问题,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承诺,五年内国家财政将投入200多亿元,对乡镇卫生院和部分县医院房屋和设备进行改造。 (记者 张桂英)
[责任编辑:黑龙江日报]
市场加盟 | 友情链接 | 会员助手 | 目合作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诚聘英才 | 数据中心 |
北京华灼新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 话:15330255192 010-58435192 传 真:010-60557291 Email:service@nac88.com 客服QQ:771084867 网站免费咨询电话 010-58435192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当代名筑87号 邮编:100028 Copyright© 中国农副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651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