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特别是那些受过高等教育、有较强技能的人都流向城市,留在农村的以老弱病妇居多。值得深思的是,留在农村的农民越来越少,劳动技能越来越低,如何承担一个拥有13亿人口大国现代农业的重任?”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农业厅副厅长程萍非常担忧。
农民素质不升反降
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离不开农民的现代化。农民是农业生产主体,而目前留守农村从事农业的劳动力,老龄化和低文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根据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全国农业从业人员34874万人,文盲占9.5%,小学文化程度占41.1%,初中占45.1%,高中占4.1%,大专及以上仅占0.2%。
程萍委员忧心地说:“农村的老年人、妇女和低文化的农民比例都在逐年攀高,而每年从农业生产领域流出的又都是相对文化素质较高的劳动力,农村农民素质越来越低。而在美国有20%以上的农民是大学学历。农民队伍素质的缺陷,已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就中国农业状况而言,农业现代化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农民的现代化,而农民现代化的核心是农民素质现代化。”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张倩红提出对农村劳动力过度转移的后遗症不容忽视。“在中国很多农村,特别是偏远农村,已经很难找到年轻人了。”
农民素质制约农业科技的普及
现代农业是一个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是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管理方式经营农业,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素质的过程。程萍委员说:“在这个过程中,现代农业科技是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动力,而农民是实现农业科技成果有效转化的主体。所以,农民素质的低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业科技的普及。”
张倩红委员说:“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老人、妇女,对于田间管理如施肥、灌水、植保等难以做到有效到位,已经危害到农业经济发展了。”
程萍委员说:“农民是农业科技转化的重要一环,再好的技术,也要通过农民用于农业生产才能产生效益。”现代农业的稳步发展是依赖农业技术的推动和应用来获取的,然而,农民整体素质处于较低水平,限制了其接受农业技术能力。这表现在,不仅一些现代先进的农业科技无法应用,而且某些实用的一般农业技术也难以推广普及。
农民培训力度还需加大
程萍委员说:“现在政府大多关注农民工培训,但对农村农民的培训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现有的培训力度难以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2004年国家开始实施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围绕一村一品思路,结合农业的产业发展对农民开展培训。农业部还实施了“阳光工程”培训,培训的补贴标准从2008年以前的人均200元增加到2009年的人均250元,虽然培训人数和培训补贴标准有了提高,但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差距还很大。
程萍委员建议,要把农民素质的提高纳入国家“十二五”整体规划,建设和完善农民素质教育体系。各级政府在高度重视转移农民工就业培训的同时,要更加重视留守农村的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技能培训,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提高补贴标准,加大培训力度。
程萍委员向记者强调:“特别是要注重农民专业技能的培训,结合农村地方产业发展需要,在育种、栽培、植保、病虫害防治、加工保鲜、经营、机械化等整个产业链结束环节上对农民培训,培养一批适应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的现代农业工人。”
张倩红委员认为,培训的重点应该是“留得住”的农村青壮年,打造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青年农民。
市场加盟 | 友情链接 | 会员助手 | 目合作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诚聘英才 | 数据中心 |
北京华灼新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 话:15330255192 010-58435192 传 真:010-60557291 Email:service@nac88.com 客服QQ:771084867 网站免费咨询电话 010-58435192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当代名筑87号 邮编:100028 Copyright© 中国农副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651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