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服务中心 · 中国农副网首页
新闻资讯 国内国外公司动态
实用技术 运输保鲜肥料营养
价格分析 行情 预测 基地商情
农业科技 农资 农机 新优品种
农业经济 进出口贸易 致富之路
农业专题 健康与饮食 专家讲坛
农业展会展会新闻
政策法规法律资讯

您所在的位置: 农副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资讯 > 正文

   

化解我国粮食安全的三大隐忧
http://news.nac88.com/  2010-3-31   来源:中国现代企业报  点击:12    我要评论(0)

2009年,我国粮食产量5.31亿吨,再创历史新高。这也是我国粮食从2004年以来连续第六年增产。粮食连年丰收,对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发挥了重要的基础保障作用。面对各种新的挑战,政府工作报告就强化我国粮食生产的后劲、保障粮食安全做出了部署。出席两会的代表、委员对此十分关注,认为应当着力化解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土地、劳动力和水旱灾害三大隐忧。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破解土地隐忧

  “现在我国农业还存在很多令人担忧的东西,”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农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邓秀新说,过去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但如今到南方走走会发现,许多地方耕地被蚕食,一些地方很少看到良田,大部分都转为生产用地。

  土地是农业的根本。近年来,国家一再强调解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但耕地被占用的现象还是屡屡发生。国土资源部最近通报,在2009年国家土地例行督察中,发现8514件土地违法违规问题。突出问题是部分地区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落实不到位,例行督察发现的土地违法违规面积中,耕地占33.7%。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报告提出的“城乡建设都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引起了代表们的注意。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粮食局副局长刘惠认为,相比去年提出的“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今年两个“最严格”的措辞,更加凸显出政府的严厉态度和决心,18亿亩耕地的红线必须确保。

  打造专业化的“农业工人”化解农业劳动力隐忧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加快,大量青壮年劳动力从田间走入车间,从农村人口转化成城镇居民,这一方面增加了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务农的人数在不断减少。不少代表委员提出,必须从现在开始,下大力气培育新一代的农业工人,解决影响粮食生产安全的劳动力隐忧。

  “现在很多农村粮食生产的主体是老人和妇女,用科技提高粮食产量的力度远远不够。”刘惠说,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不愿意当农民。“哪个青年还愿意‘面朝黄土背朝天’?只要有选择,愿意做农民的人越来越少。”代表和委员们分析认为,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补贴,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对提高农民收入、稳定农业发展效应非常明显。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等措施,将有助于加快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我们必须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增加资金投入、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业的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陈锡文说。“种田也要种得体面。农民应当是做农业的工人,与一般意义上的农村人口不一样。应该进行制度设计,保证农民的培训和福利。”邓秀新说。

  强化农田水利建设排除灾害加大隐忧近年来,我国取消农业税,加大农业补贴,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产生了粮食连年丰收的好局面,但我国农田水利失修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加强农业基础设施要“以农田水利为重点”,加快大中型灌区的配套改造,扩大节水灌溉面积,建设高标准农田,完成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粮食局局长聂振邦说,今年国家将继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风险能力,释放出稳定粮食生产的强烈信号。近年来,我国极端天气频发,对粮食作物生产构成了重大威胁。农业部有关数据表明,目前我国54%的耕地还是缺乏灌溉设施的“望天田”,机电排灌面积不足30%。现有的农田水利工程相当一部分已超过了规定使用年限,老化失修严重。刘惠代表说,旱灾、涝灾等自然灾害都有可能影响到粮食生产,这些年我们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有欠账,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灾减灾能力,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

[责任编辑:中国现代企业报]

新闻订阅】  【新闻中心】 【    】 【发表评论 (0)
现在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分类信息
市场加盟 | 友情链接 | 会员助手 | 目合作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诚聘英才 | 数据中心
北京华灼新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 话:15330255192 010-58435192  传 真:010-60557291  Email:service@nac88.com  客服QQ:771084867
网站免费咨询电话 010-58435192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当代名筑87号   邮编:100028
Copyright© 中国农副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6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