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服务中心 · 中国农副网首页
新闻资讯 国内国外公司动态
实用技术 运输保鲜肥料营养
价格分析 行情 预测 基地商情
农业科技 农资 农机 新优品种
农业经济 进出口贸易 致富之路
农业专题 健康与饮食 专家讲坛
农业展会展会新闻
政策法规法律资讯

您所在的位置: 农副首页 > 新闻中心 > 成功故事 > 正文

   

林映波养牛蛙:19岁创业 三年成为产业带头人
http://news.nac88.com/  2010-4-13   来源:致富经CCTV  点击:13    我要评论(1)

这里是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溪南镇的一家加工厂,每天晚上7点,几辆大车都会准时出现在这里装卸货物。

这些货物都属于这个叫林映波的小伙子。

记者:林总,今天发多少货?

林映波:今天发了三大车,这个是广州,这个是上海,那个是成都、重庆,总共五六十吨。

记者:平时一天发多少?

林映波:平时差不多,一天也是差不多这样子,五六十吨。基本上发货量很大。

眼前这个小伙子,每天都像这样忙碌,虽然年轻,但他每年向北京上海等地销售一万多吨的货物,带动周边1000多农户,年销售额1.2亿元,这让同伴十分羡慕。

林映波的同学陈斯浩:他现在开宝马,我是开着摩托车上班的,我打工的,那他现在他成功了,那我反过来我当然羡慕他,现在羡慕死了。

年纪轻轻,林映波已经拥有了亿万资产,成为年轻伙伴们羡慕的对象。但他也曾经因为年轻而不被人信任,在他创业的每一步,都遭到家人、农户甚至是经销商的质疑。在他19岁毕业后,他放着年入百万的家庭生意不做,却做出了一个意外的选择,因为家人的反对,他的第一桶金,是背着父亲干出来的。那么,在林映波19岁那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一个19岁时的选择,怎么为他创造出了巨大的财富?

上世纪90年代,沿海地区建筑刷墙的主要材料,都是用贝壳加工的贝壳灰,当时,林映波家里就一直做着贝壳生意,每天能从海里打捞将近 500多个立方的贝壳卖给贝壳灰厂,日子过得很富裕。

林映波的父亲林绍强:90年到96年这段时间,贝壳就很好赚,一年大概有100万可以赚。

汕头市澄海区溪南镇北社村总支副书记林卫庆:他是大老板,捞贝壳的老板,他当老板,房子盖得很漂亮,在我们村算是比较好的,现在有三辆小汽车,是好的,宝马的。

1999年,在这个家庭里发生了一件大事,19岁的儿子林映波中专毕业了。家里开始到处忙着为他相亲,然后结婚接下家里的贝壳生意。

林映波的母亲林绍娟:两个儿子结婚的房子都是准备好了。

相亲、结婚、经营家里的这份买卖,父亲安排的顺理成章,可林映波并不想这样平平淡淡地过一辈子,从小爱做生意的林映波很爱看创业类杂志,杂志上那些成功人物的创业故事,让他心潮澎湃,梦想着有朝一日,自己也会成为商界大鳄。对于母亲相亲的安排,他总是找理由拒绝。

林映波的母亲林绍娟:我们说得好好的,面对面坐一下,可是他都溜掉了,他不愿意去看,他都是要去做这个什么事业。

林映波既不去相亲,也不接手家里的贝壳生意,每天大船一出海,这个19岁的大男孩就开着宝马车四处转,有一天林映波竟转回了自己的老家,这次老家之行,让林映波在不到一年时间就赚到了120万元。

那天,林映波在村里遇到了一个叫陈江全的人,那个人的变化让林映波大吃一惊。

林映波:看到他家里好像变化挺大,又盖房子,又买摩托车,衣着方面也比以前有很好的改善。

林映波很好奇,陈江全一年之间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变化,他从哪里赚到了这么多钱呢?记者采访期间,林映波特地带我们去了一趟陈江全家里。

陈江全:这是陈叔,以前我一直问他好多次了他都没有说,他都不肯讲,当时怎么不讲?现在讲两句吧。怎么跑了?

当我们提出采访陈江全的时候,他却莫名其妙地拉着林映波走开了,任凭我们怎么做工作,他就是不肯接受采访。林映波告诉我们,当年他也是费了好大的劲,才了解到陈江全生活上的改变是因为家里养着一种宝贝。

了解到这些信息后,林映波一夜未眠,没想到养殖的这东西的利润那么大!以自己家的经济实力,完全可以把养殖规模做大点林映波的想法让父亲很吃惊,儿子为什么放着年入百万的生意不做,却要去搞养殖。

林映波的母亲林绍娟:他爸爸说你刚毕业什么都不懂搞什么养殖。

林映波的父亲林绍强:钱都是我赚来的,我就顾虑到钱用完之后,今后又怎么办?

为了反对儿子搞养殖,林绍强把钱卡得死死的,逼着林映波回来打理贝壳生意,看到父亲态度这么坚决,林映波只好作罢,这个19岁的大男孩儿依然开着宝马车四处去转,但不久,母亲就发现儿子行为开始变得不太正常,花销也越来越大。

林映波的母亲林绍娟:给了很多次,四五千,七八千,我这个钱是一点一点给他的,没有一下子全部把七八万给他的。

原来,林映波见说服不了父亲,决定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背着父亲,在村里承包了2亩水田。

林映波:当时就在这里挖池,水面种就是2亩地,那时候是偷偷背着我老爸在这边搞的。

几个月后,他这2亩水田,竟纯赚了120多万,这比父亲带着20多个工人干一年的收入还多,当林映波把120万拍在父亲面前时,父亲才对这个刚过20岁的儿子刮目相看。

林映波的父亲林绍强:有赚我就在笑嘛,他年轻人,胆子比较大,冲劲比较大。

林映波的母亲林绍娟:我就跟他爸说,我的儿子是可以说到做到的,将来肯定会赚大钱的!

这个在父亲眼里还是个孩子的人,到底养着什么,在不到一年的时间赚到了上百万元?而林映波19岁时的这个选择,又怎么为他以后创造了巨额的财富。

牛蛙的叫声很大,声音很像牛叫,因而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牛蛙。牛蛙,原产于北美落基山脉一带,是北美最大的蛙类,成年蛙可长到1~3斤。一亩水面的产量可以达到5~9万斤。

林映波:一只这样子就七八元,这个池有多少只?这种池子估计在五六千只左右,这算高密度的吗?不算太高,它这个是平着放养的,密度再高的话,它是一只有时候叠两三层,那是看不到水面的,这个还能看到一点点水面,像那个密度更高的话是看不到水面的,全部都是蛙。

1999年,林映波瞒着父亲在村里承包了2亩地,挖塘、拉网开始试养牛蛙。

第二年,牛蛙价格罕见地从每斤6元开始爆涨。

林映波:一直拉,从6元、7元、然后就10元、11元、12元、13元,好像几天就涨一元几天就涨一元。

养殖户蚁深河:最高是在23元,一市斤23元。

记者:这么高?

养殖户蚁深河:有,有这么高。

记者:当时这个价格是不是很吸引人?

养殖户蚁深河:那肯定吸引人,一斤牛蛙成本才多少钱?是不是?大概当时顶多就是3元左右的成本,一斤牛蛙卖23元,一斤牛蛙就可以赚到 20元。

林映波:总共这样子算起来差不多有120万元,那个利润,那一年,一下子对养殖牛蛙很有兴趣了。

当林映波把养牛蛙赚来的120万元交给父亲时,父亲正在为打捞上来的贝壳发愁。

林映波:六、七、八,现在只剩下8艘船,以前有40多艘,两边都排满了,两三年时间衰落很快。都是被水泥代替很多。

19岁的林映波就是看到贝壳行业的衰落,所以开始到处去找新的项目,这时候的林绍强不得不佩服儿子长远的眼光,他决定关停自己的贝壳生意,全力支持儿子养牛蛙。

2001年初,汕头很多人砍掉香蕉等农作物,大规模养殖牛蛙,汕头的澄海区一下子成为全国最大的牛蛙主产区。当大家都在扩大养殖规模的时候,林映波也租下10亩地,但很快人们发现,林映波建的并不是蛙池,而是投入了300多万元建起了厂房。认识林映波的农户都不知道他建厂房到底要做什么。

养殖户蚁深河:一斤牛蛙可以净赚20元左右,干嘛要去建厂?是不是?

当时,牛蛙的价格已经达到了23元一斤,不少养殖户都在扩大规模,300万元可以养殖10亩左右的牛蛙,不到一年就能净赚600万元,这么好的赚钱机会,林映波不扩大养殖规模反而投巨资建厂房,让村里人觉得这个小伙子,刚刚赚到钱就想当老板。

养殖户陈伟庆:我们以为他是乱投资,看不出他搞这个加工厂有什么用,现在牛蛙价钱这么高,销售都比较好。

林映波:反正什么声音都有,说我傻,脑子有问题,到底怎么回事,怎么不去搞牛蛙池这些的,都有,其实我自己也不需要别人知道,他们不知道更好。

那段时间,又有不少人陆续加入到养牛蛙的队伍,人们不断扩大规模的同时,林映波也在加紧他的厂房建设。

就在人们不断地投入,想靠牛蛙大赚一笔的时候,情势却急转直下,年轻的林映波再次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这一次,人们对他的评价不再是年少轻狂,而是年轻有为。这一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使他这位毛头小伙在一年时间成为600多户养殖户的主心骨?

林映波:我们算了,我们还是走直的这一条路吧,因为到里面去,像这种雾天,牛蛙已经很危险了,包括现在我们自己的话,感觉到呼吸有点闷的样子,牛蛙本身也是需要氧气,这种天气,如果高密度养殖的话,是非常怕这种天气的。

2002年2月,也是这样的大雾天气持续了半个多月,成群的牛蛙缺氧死亡,大量集中上市的牛蛙促使收购价格急速下跌。

养殖户陈伟庆:养了那么多牛蛙卖不出去,养殖户的心情肯定就差。

这时候林映波的厂房已经建好,但他按兵不动,他在等待时机,一个足可以让他成为这个产业主导者的时机,当牛蛙价格跌到2.8元一斤时,他觉得机会来了。

林映波:我们是时候该出手,反正那时候就是说,收吧,反正比普通经销户多一两角钱收。

收购的当天,林映波的加工厂开工了,这家年处理牛蛙6000多吨的加工厂,拥有全国第一家牛蛙分解加工车间,分解后的牛蛙腿通过出口企业出口到欧美市场。仅牛蛙腿一项,就收回了厂房的投资。

林映波:这种加工,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稳定蛙价,你这个砍腿一上来,蛙价就可以稳定在一个水平,意思是说,今天砍腿的价格4.5元一斤,它这蛙价就掉不到哪里去,4.5元就是4.5元。

当初林映波看到大家一窝蜂养殖牛蛙时,不甘心只做一个普通的养殖户,联系到前几年牛蛙价格波动很大,便想了个稳定蛙价的办法,只要自己能够调控市场牛蛙的价格,他就能把一批养殖户抓在手里。

听说林映波大量收购牛蛙,价格还比市场上高出2角钱一斤。为销路发愁的陈伟庆找上门,希望林映波能够帮忙处理掉自己100多吨的牛蛙。

养殖户陈伟庆:加工厂正好派上用场,把牛蛙收回来砍腿,等于是救了我们,反正找到他那牛蛙就解决,你没有找到他你就没办法,市场价格还是比较低,但还是卖不出去。

林映波巧妙的一招就化解了一场价格危机,赢取了农户们对他的信任,这一年,与林映波签约的养殖户达到了600多户,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他始料未及。

林映波的弟弟林映昭:每天都是20吨到30吨,然后过来的牛蛙已经超过我们三倍,三倍的量。

每天送来的牛蛙超过了加工蛙腿的用量,将林映波逼向两难的境地,继续收购,自己消耗不了那么多,但如果停止收购,价格就会下滑,那他稳定蛙价,主导市场的策略就会落空。林映波与家人商量,决定与弟弟分头外出扩展销售渠道。林映波没想到,他这一次外出,让他的事业再次扩张了好几倍。

武汉经销商王胜利:跟一个小孩做生意,多少总有点不怎么踏实。

武汉经销商李继芳:是个毛小子,谁知道是个好人是个坏人,对不对?像这种小孩走歪路的人多得很,你哪看得出来。

林映波逛遍了整个市场,没有一个人愿意跟他合作,原因都是觉得他太年轻了不可靠。林映波没有灰心,他找到当时在武汉市场做牛蛙批发比较大的李继芳,每天就跟李继芳聊天套近乎。

武汉经销商李继芳:他当时怎么谈他家里有很多牛蛙,在卖饲料,怎么回事,我们反正是,他在说我在听,不怎么搭理。

可是,林映波认定李继芳就是他打开武汉市场最理想的合作伙伴,每天一大早,他就到李继芳的摊位软磨硬泡,并想办法住到李继芳那里。

林映波:我就自己心里想,我发一点货给你,那个数量不大,无所谓,发了货然后我就可以在你的档口那边或者在你家里先住住看看。

林映波提出,让李继芳先代卖牛蛙,看到林映波说得比较诚恳,况且代卖也没有风险,李继芳答应了。牛蛙运到武汉的当天,李继芳就安排林映波住下了。

武汉经销商李继芳:我一开始安排在我们的档口上,档口其实没有什么,就是像睡地板的意思,给一床被子,给一床棉絮垫着,他就在上面睡。

林映波:那时候在档口卖牛蛙,睡觉就睡在楼上,睡楼上?对,把这个梯子,把这个梯子这样子,然后这样子爬上去睡。

李继芳不知道,这个20出头的小伙子已经拥有了上千万身家,他完全可以住宾馆,泡歌厅尽情的潇洒,但他却整日呆在这个档口里,凌晨三点钟就起来,不计辛苦地为李继芳帮忙打下手,晚上就爬进这个简陋的夹层里过夜,林映波就这样生活了半个多月,卖完自己那批牛蛙后,他没有马上回汕头,仍然住在档口的夹层里。

武汉经销商李继芳:看这个小子不怎么样,块头又不大,人又不那个,他很吃苦,他一早我们三点钟起来,他跟着三点钟就起来了,我又没有说给他工资,什么又没给他,就是一天三餐饭。

半个月后的一件事,让李继芳不得不重新审视眼前这个年轻人。

这天,李继芳接到一个老客户的报货单后,就送货去了,摊位上只剩下林映波一个人。正好这时候,来了一个客户,一开口就要1000斤牛蛙,林映波忙前忙后招呼客人,自作主张把牛蛙卖了出去。

武汉经销商李继芳:我回来的时候我一看,怎么没有牛蛙了?我说这牛蛙我说你卖了,他说,这是钱,这是账。

李继芳接过钱和账本一看,1000斤牛蛙,林映波帮他多卖出了好几百元。

李继芳:好比说我们卖的是5元一斤,他卖的是5。5元一斤,本身像别人的话,我可以偷偷留着对不对?他一五一十地给了我们,就这样,证明这个孩儿等于说很正直。

经过这件事后,李继芳决定跟林映波合作,他叫林映波回家,用大车把牛蛙运过来。林映波没有马上答应,而是提出去李继芳家住一段时间。

武汉经销商李继芳:后来把他带到家里去住,我们吃、喝、住都混到一起了。

住到李继芳家里,正是林映波最终的目的,就在李继芳考察他的时候,他也在考察者李继芳,住到李继芳的家里,就可以了解他的每一个生活细节,了解到在摊位上不知道的信息,进而判断李继芳的为人和经济实力。

林映波:你住在他家里以后,在一起的时间更长,在一起时间更长的话,比如说有一些打电话来要账,外面具体的账目怎么样,我们都了解得比较清楚。

在李继芳家住了半个月后,林映波掌握了李继芳为人和实力,也准备全力与他合作,开始把牛蛙从汕头运到武汉。

林映波:原来的供应量从每天的一两千斤增加到2万多斤,每天,那量等于说我们放开来做了,把这个量做开了。

此后的一个月里,通过李继芳介绍,林映波又发展了成都、重庆、长沙等地的十几个客户,这一年,牛蛙销售一下就增加到1000多万斤。

武汉经销商李继芳:我现在已经40多岁了,没有看见哪个这么年轻的人能做得这么好的,做得这么大的生意。

武汉经销商王胜利:我很羡慕,因为当时我的小孩跟他的年纪差不多一样大嘛,我还经常这样说,我说你像人家林映波,这么小在外面基本上是独挡一面了。

现在,林映波已经拥有900多亩的养殖示范基地,带动周边1400多户农户,年销售牛蛙一万多吨,占全国销量的三分之一。

[责任编辑:致富经CCTV]

新闻订阅】  【新闻中心】 【    】 【发表评论 (1)
现在有1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分类信息
市场加盟 | 友情链接 | 会员助手 | 目合作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诚聘英才 | 数据中心
北京华灼新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 话:15330255192 010-58435192  传 真:010-60557291  Email:service@nac88.com  客服QQ:771084867
网站免费咨询电话 010-58435192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当代名筑87号   邮编:100028
Copyright© 中国农副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6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