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
今年第5号强台风“海棠”给我市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对此,各级政府务必高度重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抓紧抓好灾后恢复生产工作,力争把灾害造成的损失夺回来,努力完成今年的农业生产任务。
一、加强农作物田管,尽快恢复灾后生产。
要认真查清灾情,实行分类指导,帮助农民落实灾后补救措施。 组织广大农民群众互帮互助,及时抢收早稻、葡萄、蔬菜等粮经作物;对受淹农作物,特别是29万亩的受灾单季稻田,要及时排水洗苗,适当追肥,促进恢复生长;对受冲受压造成缺株断垄的甘薯、药材等大田农作物,及时查苗补苗,力争补齐苗,少损失;对因灾倒伏、树枝折断的果园,如:沿海的龙眼、荔枝、葡萄等,山区的桃、李、柰等,及时进行清园、扶正、树冠修整、培土增肥;因灾绝收的2万多亩蔬菜,灾后指导菜农,迅速组织短生育期的叶菜生产。注意台风对下地种子的破坏,能补种的要尽量补种,因季节已过不能补种的要做好改种计划。同时,要及时防治灾后病虫害,加强对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对暴发性、致灾性、危险性病虫害的监控,及时发布信息,指导科学防治,提高防治效果。要及早做好防“秋寒”的准备工作,努力做到避寒减灾夺丰收。
二、狠抓秋粮生产,确保完成粮食生产任务。
今年“6·17”强暴雨和5号台风给夏粮生产造成很大影响,必须狠抓秋粮生产,实现夏粮损失秋粮补,努力完成今年粮食生产任务。一要抓好改种、补种、扩种工作。受毁农田无法恢复种水稻的,要抓紧改种甘薯、玉米、大豆、马铃薯等旱粮;要利用山坡地、边杂地、田埂、幼龄果园等扩大间套种杂粮面积,争取达到14万亩面积。二要扩大再生稻面积。除再生稻头季多留桩外,早中稻要进行分类站队,对组合较好、季节有保证的,应予留桩,并分田段落实再生稻栽培技术措施,努力扩大再生稻面积,力争再生稻面积达到5万亩。三要加强单季稻及再生稻的田管。单季稻多处于幼穗分化期,要加强水肥管理,适时施好穗肥,全面推广根外追肥;再生稻头季要抓好湿润灌溉,加强病虫防治,落实促芽肥、高留稻桩等技术措施,努力提高再生稻成功率和单产。四要抢插双晚争季节。要广泛发动群众,做好周密安排,抢季节、争速度,加快“双抢”进度,坚决压缩“八一秧”,杜绝“超秋秧”,确保26万亩双晚任务顺利完成;要指导农民,施足基肥,增施有机肥,大力推广稻草回田,全面实行带肥、带药下田,不插“白水秧”,要插足基本苗,早抓田管,搭好丰收苗架。五要落实甘薯增产技术。抓好甘薯生产事关秋粮增产大局,要施好施足包心肥,早施点穴肥,及时重施夹边肥,巧施裂缝肥;要抓好查苗补苗,培土护苗,及时防治病虫害,提高单产。
三、抓好动物防疫工作,保障畜禽安全生产。
加强台风过境地区畜禽疫情监测及疫情报告,发现不明死因畜禽,要组织专人全部进行挖坑深埋无害化处理,防止畜禽疫病发生流行,特别是要加强猪链球菌等人畜共患病的防治工作,集中组织开展夏季消毒灭源和畜禽强制免疫注射工作;加强动物防疫监督,强化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市场肉品卫生监督检查,严禁受灾地区贩运病死畜禽肉品;加强对生产、经营、流通等环节的动物和动物产品监督检查,发现不合格产品的应立即进行无害化处理;及时组织好畜禽产品生产供应,防止畜禽商品供应市场出现异常波动,满足城镇居民消费需求。
四、加强部门协作,做好灾后生产服务工作。
各级政府部门要把灾后生产自救作为当前各项工作的重点来抓,加强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做好灾后服务工作。农业部门要抓紧备足和供应灾后生产重建所需消毒药剂和畜禽免疫疫苗等物质,积极备足对口农药,适时开展防治,尽可能推广一些高效、低毒、低残留、多用途、内吸性强的新特农药;认真做好种子、种苗的供应和调剂工作,本地种子不够用的,要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动用应急储备的种子,确保灾后恢复生产对种子的需要。农机部门要加强农业机械和农机人员的组织调度,充分发挥农机抗灾救灾应急服务队的作用,调集拖拉机抢运救灾物质,安排抽水机械做好受淹农田的排涝作业,组织耕作机械做好受毁农田的耕整作业,尽快恢复灾后农业生产;切实做好农机技术服务工作,组织农机维修服务队,送维修到灾区,帮助做好抗灾机械的修复保养,并做好机具、配件及作业用油的供应工作,保证抗灾救灾农业机械的正常运转。
五、加强农资市场监管,维护农民合法利益。
各有关部门要迅速行动起来,认真开展灾后农资市场专项检查行动,以防止不法农资经销商利用救灾时机哄抬农资价格、销售伪劣农资产品。对于捏造散布涨价信息、不执行化肥出厂指导价,流通环节进行差率、批零差率管理,囤积居奇、不按规定明码标价等行为,要严肃查处;对不执行价格干预措施、哄抬价格、牟取暴利,以及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短缺数量等坑农害农违法行为,相关部门要依法严厉打击,切实维护广大农民利益。
六、开拓农产品市场,确保农民增收。
当前早稻、桃李等农作物正在收成,荔枝、龙眼、油柰等闽东特色农产品也将陆续上市。因此,各级有关部门在指导农民加强灾后农业生产的同时,要积极开拓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一要充分利用农村社会服务联动网和969155农业服务热线,对外宣传我市特色农产品,发布我市农产品价格等市场信息,提高我市农产品的知名度,吸引外地客商来收购、洽谈;二要开辟农产品运销绿色通道,清理和整顿农产品流通中的不合理收费,降低农产品运销成本;三要组织和扶持农民营销队伍跑运输、搞贩卖、当经纪人,直接参与农产品流通,充分发挥供销社、专业协会、民间中介服务组织的作用,努力拓宽农产品的流通渠道;四要落实对种粮耕地进行减免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对水稻良种实行补贴、对粮食实行最低收购价等支持粮食生产的有关政策,提高种粮农民收入。
信息来源:宁德市人民政府
市场加盟 | 友情链接 | 会员助手 | 目合作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诚聘英才 | 数据中心 |
北京华灼新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 话:15330255192 010-58435192 传 真:010-60557291 Email:service@nac88.com 客服QQ:771084867 网站免费咨询电话 010-58435192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当代名筑87号 邮编:100028 Copyright© 中国农副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651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