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服务中心 · 中国农副网首页
新闻资讯 国内国外公司动态
实用技术 运输保鲜肥料营养
价格分析 行情 预测 基地商情
农业科技 农资 农机 新优品种
农业经济 进出口贸易 致富之路
农业专题 健康与饮食 专家讲坛
农业展会展会新闻
政策法规法律资讯

您所在的位置: 农副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外资讯 > 正文

   

湖北宜都市围绕农民增收 做强柑桔产业
http://news.nac88.com/  2008-9-5 14:26:00    点击:43    我要评论(0)

  近几年来,宜都市立足自身优势,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审视农业,用产业化思维经营农业,围绕农民增收,做强柑桔产业,推动了全市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2001年,宜都市被农业部、外贸部命名为全国首批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区;2002年被农业部定为全国柑桔生产优势区域,同时,纳入全省优势产业区域规划;2003年被省农业厅确定为优质水果工程示范县(市)和柑桔无公害创建示范县(市),目前,柑桔面积15.5万亩,挂果面积8.5万亩,社会产量12万吨,年出口1.2万吨,柑桔产业系列产值突破2亿元,成为我市农业中生产规模最大、链条联结最紧、比较效益最高的产业,基本形成了育苗良种化、栽培基地化、生产标准化、加工专业化、经营市场化的格局。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尊重规律,明确产业发展方向

  任何事物都是迂回曲折的向前发展的,我市柑桔产业的发展也不例外。前些年,由于人们对自然规律和市场规律认识不足,对柑桔产业发展产生了许多模糊认识:有的看到柑桔暂时销售困难,就认为柑桔市场已经饱和,对柑桔发展信心不足;有的看到别人柑改橙,柑改柚赚钱,就“一窝蜂”发展橙类和柚类。针对干部群众在思想和实践上存在的种种问题,我市及时采取得力措施,引导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加快在发展中尊重和运用自然规律和市场规律,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方向。

  一是请专家论证,对产业科学定向。2000年,我市邀请华农大、中柑所教授聚集宜都,虚心向他们请教问计。通过深入调研,专家们一致认为宜都是全国宽皮桔类栽培的最适宜区,应当侧重发展蜜柑,适当发展椪柑、柚类。专家的金玉良言,使困扰我们多年的品种定向认识得到澄清,解决了“今天想发展这,明天想嫁接那”的问题。降低了发展风险。

  二是讨论交流,强化发展意识。结合学习WTO基本知识,我们通过各种新闻媒体设立交流专栏,组织全市柑桔产业界人士畅谈国际国内柑桔产业发展趋势,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不同的见解,使大家普遍认识到,加入WTO后我市的柑桔在国内外市场上不会受到影响,反而优势更加明显,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消除了柑桔发展“到顶论”的误区,增强了干部群众的机遇意识和发展意识。

  三是培植典型,树立质量观念。我们每年坚持总结一批柑桔栽培大户、营销大户的增收致富经验,通过政府工作简报和新闻媒体宣传他们的管理观、发展观、市场观、经营观,引导柑农看市场,找差距,逐步纠正了柑农在栽培管理中“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只图眼前不顾长远”的错误做法,帮助农民树立了“优势就是潜力,特色就是卖点,质量就是市场,市场就是效益”的新观念,通过引导,近5年,我市柑桔发展面积新增7万亩,达到15.5万亩,基本上翻了一番,农村人平0.53亩,这个速度是我市柑桔历史上空前的。

  二、强化管理,推进标准化生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质量的不断提高,柑桔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我们按照全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和湖北省农业厅的总体要求,以创建全省无公害示范县(市)为契机,把管理重点放在强力推进柑桔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上,促进了柑桔产业的换代升级。

  一是加强领导,成立专班,为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提供组织保障。近几年行政和技术两个专班,共有468人先后参加实施,做到了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统一检查,使标准化生产中的各项措施得到圆满落实。

  二是制定标准,抓好培训,使无公害柑桔生产有章可循。在认真调查研究和反复论证比较的基础上,我市率先在全省制订了《柑桔技术管理规范》,2002年共印发单行本10万册,在全市上下广泛宣传,并按乡(镇)分块,组织培训120场次,培训农民12万人次。目前,在柑桔集中产区,有85%以上的农户掌握了《规范》所要求的技术要点,分散产区的45%的农户,熟悉了《规范》应操作的要领,标准的质量意识不断增浓。

  三是弘扬文化,宣传品牌。为标准化生产营造氛围。宜都的柑桔文化,灿烂悠久。标准化生产中,我们既抓典型宣传,又注重品牌开发;既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又在传统柑桔文化上延伸,使这项工作富存成效。几年来,我们利用电视、报刊等媒体,宣传生产、加工、流通、市场方面的典型46个,每一个典型在某一方面都产生了明显的带动作用。2000年,宜都蜜柑被省农业厅评为“十大名果”;2004年我市选育的“光明27号”,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鄂柑2号”;由我市科技人员编写的“优质柑桔生产考核岗位规范”一书即将出版;一部《优质柑桔栽培技术》科教片的全部镜头正在我市拍摄,年底有望举行首映仪式。所有这些,为我市柑桔产业发展和壮大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是把握原则,认真抓好各个环节措施的落实。在柑桔标准化生产中,我们结合宜都实际,提出了“品改、调肥、禁药、装灯、建地、种草、检测、监管、树牌、认定”20个字的操作方案。通过几年的实践,共完成品改面积1万亩;每年推广生物有机肥8000吨;柑桔产区新造沼气池500个;桔园种草和覆盖8万亩。今年由政府每盏补助150元共推广“害虫诱杀灯”1800盏,为农民直接增收1000万元。全市柑桔无公害产地认证面积6.1万亩,优质果率达到80%以上。

  五是强化检疫,扎实抓好大实蝇防治。为确保柑桔产业健康向前发展,近几年,我市在抓好种苗、产品调进、调出检疫的基础上,集中领导、集中资金,展开了围剿“大实蝇”的歼灭战,去今两年,市财政投入经费80万元,购药物168吨,挖虫蛹10.6万个,防治面积达到4.26万亩次。杜绝了疫病传播途径,收到了良好防治效果。

  三、创新理念,用产业化思维谋划发展

  在推动柑桔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精心组织实施了三大发展战略,有力地增强了“宜都蜜柑”的市场竞争力。一是实施“一主三化”发展战略。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提升柑桔产业档次,用产业化的思维谋划柑桔产业发展,加强招商引资,加强对外联合,促进了产业转型。市政府在省道红东公路旁辟出专用地组建清江绿色产业加工贸易园区辅之于配套服务和优惠政策,吸引浙江丰岛集团、湖北清江水果开发公司来宜投资兴办了柑桔加工园。目前全市拥有年加工桔瓣罐头2万吨的企业的一家,2000吨规模的果蔬气调库企业一家,柑桔洗果打蜡处理加工厂达到51家,生产线60条,年加工能力30万吨。二是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全市每年都不定期举办柑桔发展成果鉴评会,聘请上级业务部门的柑桔专家;对各乡(镇)选送的样品进行鉴评,不断为各地开发新的精品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同时,进一步规范好柑桔交易行为,通过柑桔协会进行行业自律,对打蜡后的柑桔实施“三统一”,即统一注册商标、统一商品包装样式、统一对外宣传,逐步打造了“宜都蜜柑”的精品形象,提高了市场消费品位。现在“宜都蜜柑”不仅占据了北方的主要市场,而且也打入了欧美等国际市场,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三是实施项目兴柑战略。以省农业厅、华农大、中柑所等单位为技术后盾,先后实施了“柑桔一调三增项目”,“柑桔948项目”,“优质水果工程项目”、“湖北省果树良种苗木繁育场项目”等,为我市柑桔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总投资820万元的湖北省国家级果树良种苗木繁育场已基本建成,目前,已储备国内外柑桔新品种100多个,拥有组织培养室、检测中心、温室、网室面积近5000平方米,已向社会提供优质苗木300万株,今年该场可向社会提供优良柑桔苗木120万株,正在向“一流的设施,一流的科技,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效益”目标迈进。

  四、领导引导,运用新机制激活柑桔产业活力

  为了确保柑桔产业既发展,又壮大,我们坚持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转变工作方式方法,大力推行了一系列的领导制度和工作机制.

  一是实行“六个一”的领导负责制度,即一个产业、一名市级领导、一名科级干部、一套技术专班、一个龙头企业、一个专业协会组织、一定数额的工作经费,做到了任务明确,权责具体,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和产业实施的连续性。

  二是实行目标责任考核制度。每年年初,市委、市政府都以文件形式,将全年柑桔发展面积、标准化无公害生产基地创建面积以及加工企业引进培育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和市直有关部门,签订责任状,缴纳风险金,由市委、市政府“两办”定期督查,通报进度,年终结帐兑现。

  三是实行公开招标制度,对于各地每年新发展所需的苗木,由市政府统一通过市政务公开中心发布需求公告,明确竞标条件,面向社会公开招标,2000年以来全市共招标苗木3次计300万株,不仅保证了苗木质量而且减轻农民负担200万元。

  四是实行项目倾斜制度,将生态环境建设、退耕还林,以工代赈、扶贫开发等项目资金捆绑起来使用,优先扶持农户用于柑桔基地开发。近几年来,全市累计投入基地开发资金5000多万元,其中农业项目就达到2000万元,发挥出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五、部门配合,营造做强柑桔产业的氛围

  招商引资工作离不开好环境。柑桔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样也需要好的环境作支撑。在柑桔产业化建设的各个环节中,我市各级各部门以追求农民、客户满意为第一目标,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倾情奉献,为做强柑桔产业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是规范服务,市农业部门开通了农业信息网,定期利用网页和技术资料向农民发布市场价格信息、强导农民适时销售柑桔、避免因惜价待售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同时成立了宜都市柑桔协会,负责对无公害生产基地范围内的柑农提供技术和收购服务。

  二是保障安全。对不同地区的柑桔生产大户和加工企业,由所在地公安机关挂牌保护,对来宜都收购柑桔的各地客商只要客户愿意,村组安排专人协调,帮助其维护收购秩序。

  三是疏理通道。柑桔销售交易季节,市政府每年都组织公安、农业、交通、工商等部门联合开通农产品绿色通道,对外地买柑、本地售柑的车辆免收过桥费,面向社会公布举报投诉电话,随时接受社会监督。

  虽然宜都柑桔产业<

新闻订阅】  【新闻中心】 【    】 【发表评论 (0)
现在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分类信息
市场加盟 | 友情链接 | 会员助手 | 目合作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诚聘英才 | 数据中心
北京华灼新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 话:15330255192 010-58435192  传 真:010-60557291  Email:service@nac88.com  客服QQ:771084867
网站免费咨询电话 010-58435192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当代名筑87号   邮编:100028
Copyright© 中国农副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6512号